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武夷山市志·武夷山茶业卷:武夷山茶园建设之茶园面积

武夷山市志·武夷山茶业卷:武夷山茶园建设之茶园面积

 武夷山市志·茶业卷:武夷山茶园建设之茶园面积

更多相关内容:武夷山市志第七卷武夷山茶业卷 http://www.lincha.com/chinese-tea/History-Wuyishan-tea-culture-44.shtml

武夷山茶园接前文:福建省南平市志·武夷山市志第七卷武夷山茶业卷:武夷山茶园建设之茶园 http://www.lincha.com/chinese-tea/History-Wuyishan-tea-garden-25.shtml

 

    武夷茶园的面积,千余年来总的表现为递增态势,中间有几度停滞不前或倒退,则系战乱所造成。

 

    唐宋时,武夷茶种植地多限于武夷山方圆120里之内以及少量较平坦的洲地。唐时约千余亩,宋时增至2000亩左右,植地多在谷中底层缓斜坡地,为梯段茶园、石座式茶园,面积较小。山内约1000余亩,山外数百亩。山内多分布在三十六峰的壑谷和九十九岩的凹地。

 

    元朝设武夷御茶园,种植在四曲一带,仅有面积数百亩。加上民间种植之茶园,全县约有2400亩。清道光年间为武夷茶黄金时期,“茶山袤连百十里,茶厂林立。”武夷山“无岩不茶”。同时,洲茶种植面积渐渐扩大,开始连片栽培。全县面积约有5000亩左右。

 

    民国初年,全县茶园面积近8000亩。以后由于军阀混战,民国9~12年锐减至5000亩。民国19~24年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执掌政权,提倡发展茶叶,并想方设法突破封锁,运到苏区以外进行境外贸易。县乡各级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还指令茶农垦复废弃的茶园,开辟新茶园,并实行各项奖励制度,茶园面积逐渐增长。民国23年,面积从5000亩扩大到9000亩。民国25年,县苏维埃政府暂时停止活动,中共崇安县委率领地方红军上山进行游击战争。崇安县政府为割断红军与当地人民的联系,强迫移民并村,许多专营茶叶的村庄被毁于一旦,茶农流离失所,茶园成片荒芜。以洋庄溪源自然村为例,民国16年全村茶山面积1710亩,共有中小茶厂40家,年产茶叶近6万斤。民国26年国民党崇安县政府强迫移民并村,赶走茶农,拆毁茶厂,致使1710亩茶园成为荒地。以生产“正山小种”红茶著名的桐木村为闽北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基点村之一。民国18年茶园面积为1.4万亩。县苏维埃政权暂时停止活动后的民国25年,就被强迫移民并村。次年,茶园面积锐减至0.8万亩,民国29年再次锐减到0.5万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茶园荒废殆尽,仅有0.05亩。当时,全县茶园面积不到7000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崇安县人民政府加强革命老根据地的经济工作,提出“重建老区,繁荣老区”的战略目标。作为老区特产之一的茶叶,被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项目,茶叶面积逐年扩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崇安县人民政府把发展茶叶生产列为振兴崇安的重要措施之一。1982年,武夷山茶叶局在位于武夷四曲的元朝御茶园旧址范围内建立武夷名丛、单丛观察园,占地面积5亩,种植165个品种,其中有著名的大红袍、肉桂、天女散花、铁罗汉水金龟等50多个品种。这个观察园成了武夷山茶叶名丛的荟萃地,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这一年,福建省科委投资20万元,在武夷山建立200余亩武夷肉桂茶高产优质栽培园地,并列入福建省科技星火计划。陈德华姚月明等科技人员承担这一课题实验重担,把观察园内的单丛、名丛大面积外移栽培。经过几年艰苦试验,武夷山肉桂茶基地开发获得成功,1984年,已实际完成种植面积212.4亩,其中县茶场51亩,综合农场14亩,县茶叶科学研究所30亩,天心岩茶村60.4亩,星村村17亩,亩产达150公斤,比预定指标增加100公斤,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武夷肉桂茶基地开发项目荣膺全国“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昔日名丛,如今已成为武夷岩茶的佼佼者,并大量转化为商品应市。1992年出口武夷肉桂茶2万公斤,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1985年,崇安县人民政府把扩大茶叶面积、发展茶叶生产列为贫困乡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先后投资53.6万元,为贫困乡(村)开辟和垦复茶园共6520亩,促使贫困乡(村)发展茶叶,脱贫致富。

 

    1987年,崇安县人民政府着力发展武夷茶,选定武夷茶重要产地的星村镇建成科技示范镇,指出在茶叶生产方面要加强的科学重点措施是:成立茶叶科技组织,建立茶叶科技示范点,改造低产茶园,每年改造面积3000亩。同时,培训茶叶技术人员,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和茶叶包装水平。

 

    1988年,崇安县建立乌龙茶出口生产基地,同时成立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基地建设的条件为:生产区集中连片,专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品种优良名贵,技术力量基础好。崇安县人民政府与符合以上条件的崇安茶场(后改称武夷山市茶场)、综合农场、曹墩村、黄村村、星村村、井水村、巨口村、天心村、武夷乡九龙山茶场、仙店村和县茶叶局乌龙茶茶厂、县茶叶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分别签订合同,发放基地建设资金129万元,主要用于改造低产茶园和开辟新茶园。

 

    1989年由原崇安县撤县设市。
    1990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做出开发山地,开拓茶叶生产的部署。1992年全市茶园增加至46268亩,比1981年增加36%。

 

    1993年底,武夷山全市共有茶园6.4万亩。

 

  若干年份茶园面积统计表

单位:亩

年份

年末实有面积

当年新植面积

当年采摘面积

1951

8700

 

8700

1952

11000

2300

8700

1955

12468

1395

8700

1957

14985

1707

11000

1969

15270

1260

12606

1974

16302

863

14009

1975

20933

2700

14332

1981

33999

6288

19682

1983

46877

4872

24929

1984

44206

258

24831

1985

44099

2376

26437

1988

39180

1052

31138

1989

40134

449

31896

1990

36439

926

31119

1992

46268

3505

34768

1993

64000

17800

38000

 

 

 武夷山市志·茶业卷:武夷山茶园建设之茶园面积

更多相关内容:武夷山市志第七卷武夷山茶业卷 http://www.lincha.com/chinese-tea/History-Wuyishan-tea-culture-44.shtml


上一个:安溪铁观音起源

下一个:浙江安吉白茶获世界茶联合会的世界佳茗大奖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