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中国"茶"的别称及古代对茶叶的描述; 附:宋代陶谷《荈茗录》

中国"茶"的别称及古代对茶叶的描述; 附:宋代陶谷《荈茗录》

茶的最初字为“荼”,到了中唐以后才变成“茶”。 陆羽的《茶经》 对茶的雅称为:一曰茗(ming)、二曰槚(jia)、三曰蔎(she)、四曰荈(chuan). 

 茶的别称

苦荼 古代蜀人茶的方言。《尔雅·释木·槚》:“槚,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荼 只“茶”的假借字或古体字。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诸书说茶处,其字仍作荼,至唐陆羽作《茶经》,始减一画作茶。”清代顾炎武《唐韵正》:“荼荈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说文解字》:“荼,古茶也,从艸,余声,同都切。”北宋徐铉等校曰:“此即今之茶字。”指早采的茶叶。

茗 指茶芽。《说文解字·艸部》:“茗,荼芽也。从草名声,莫迥切。”指晚收的茶叶。晋代郭璞《尔雅·释木·槚》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指茶的别称。指茶的嫩叶。《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蔎 指茶的别称。古蜀西南方言。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西蜀南人谓茶曰蔎。”

荈 指茶的别称,常与茶或茗合称。参见“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义·尔雅音韵》:“荈,尺兖反。荈、*、茗,其实一也。张辑《杂子》云:茗之别名也。”指老的茶叶。《太平御览》引《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茶 荈复合茶名。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密赐茶荈以当酒。”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打不出来,是金字旁过来个厉)。”

水厄 魏晋时,北方人不习惯与饮茶者对茶的戏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镐,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为镐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茗饮 指茶汤。三国魏张辑《广雅》:“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菰稗为饭,茗饮作浆。”唐代杜甫《进艇》:“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指以茶为饮料的简说。宋代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茶茶栽东坡》:“周诗记苦荣,茗饮出近世。”宋代陈渊《同魏李修雪中闲步》:“携手望春同茗饮,小坊灯火自相亲。”

茗汁 茶汤。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

酪奴 茶汤的别称。南北朝时,北魏人不习惯饮茶,二号奶酪,戏称茶为酪奴,即酪浆的奴婢。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王)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如何鱼羹,茗饮如何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常云: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彭城王勰谓曰:‘卿明月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

花乳 茶汤别称。唐宋饮茶多将团饼研末煮泡,汤面浮沫渤如乳,隐现变幻如花。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欲知茶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跋石人。”

茶茗 茶汤。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夷陵州图经》:“黄牛、荆山等山,茶茗出焉。”引《茶陵图经》又云:“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

涤烦子 茶的别称。因茶有去疲劳、除烦恼之效而得名。唐代施肩吾诗:“茶为涤烦子,就为忘忧君。”

隽永 唐代是称呼煮茶时第一泡出来的茶汤,以备曾味和止沸,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陆羽《茶经·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是书《六之饮》:若坐客数“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月团 图饼茶的喻称。唐宋时茶作团饼状,诗文中常以月喻其形。唐代卢仝《走笔谢盂谏议寄新茶》:“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宋代王禹偁《恩赐龙凤茶》:“香于九畹芳兰气,园如三秋皓月轮。”宋代秦韬玉《采茶歌》:“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圆月。”

甘露 茶的赞称。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瑞草魁 唐人对茶的赞称。魁即第一之谓。唐代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金饼 古代对团茶、饼茶的雅称。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焙》:“初能燥金饼,渐见甘琼液。”宋代黄儒《品茶要录》:“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

嘉木 茶树的赞称。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着,伐而掇之。”

茶旗 亦称“旗”。茶初展的叶芽。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唐代皮日休《奉贺鲁望秋日遣怀次韵》:“茶旗经雨展,石笋带云尖。”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旗,乃叶之方敷者,叶味苦。旗过老则初虽留舌,而饮彻反甘矣。”

茶枪 亦称“枪”。未展的茶嫩芽。唐代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酒帜风外肢*(左危右支),茶枪露中撷。”自注:“茶萼未展者曰枪,已展者为旗。”宋代赵佶《大观茶论》:“茶枪,乃条之始萌者,木性酸,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

草中英 茶的赞称。五代郑遨《茶诗》:“嫩芽香且灵,吴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苦口师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筵具殊丰,簪绂丛集。才至,未顾尊罍,呼茶甚急。径见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众噱曰:‘此师固清高,难以疗饥也。’”皮光业,五代人也,晚唐诗人皮日休之子。

蝉翼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今四川一带)。为极薄嫩茶叶新制上好散茶。因嫩叶薄如蝉翼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蝉翼者,其叶嫩薄如蝉翼也,皆散茶之最上也。”明代张谦德《茶经》上篇论茶:“蜀州之雀舌、鸟嘴、片甲、蝉翼,其名皆注。”

片甲 古代茶名,产自蜀州的散茶。茶嫩而薄的芽叶制成,成茶因薄嫩芽相抱如片甲而得名。品质上乘。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茶,芽叶相抱如片甲也。皆散茶之最上也。”

鸟嘴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于今四川一带。该茶采摘嫩芽制成,因其形似鸟嘴而得名。品质为蒸青散茶之上等。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其芽似之也。皆散茶之上也。”

麦颗 古代蒸青散茶名,产自今四川一带。为嫩芽所制。因其细嫩纤小形似麦颗而得名。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蜀州其横源雀舌,鸟嘴、麦颗,盖取其嫩芽所造。其芽似之也。皆散茶之上也。”宋代赵佶《大观茶论》:“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品质最好)。”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

泸茶 古茶名。泸州(今四川泸州市)产的茶的通称。五代蜀人毛文锡《茶谱》:“泸州之茶树,毎登树采摘茶芽,心含于口,待其展,然后置于瓢中,旋塞其窍(很快将瓢口塞上)。比归,必置于暖处。其味极佳。又有粗者,其味辛行酸,彼人云,引之疗风。通呼为泸茶。”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泸茶,《四川通志》:泸州出。通呼为泸茶。”

斗 指茶名。宋代黄儒《品茶要录》:“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指制茶工业。有些地方,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试焙,又曰一火;次日二火。因称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亚斗。”

水豹囊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卷四《茗蕣》:“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为水豹囊。”

不夜侯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卷四《茗蕣》引胡峤《飞龙涧饮茶》诗曰:“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年不夜侯。”

余甘氏 茶的别称。参见“不夜侯”。

江茶 宋代对江南诸路茶的统称。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江南在东南草茶内,最为上品,岁产一百六十四万斤,其茶行于东南诸路,士大夫贵之。”

冷面草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符昭远不喜茶,尝为御史,同列会茶,叹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饭余嚼佛眼芎,以甘菊汤送之,亦可爽神。’”

苍壁 亦称“苍龙璧”。宋代“龙团”贡茶的别称。宋代黄庭坚《谢送碾赐壑源捡芽》:“矞云从龙小苍璧,元丰至今人未识。壑源包贡第一春,细奁碾香供玉食。”《谢公择舅分赐茶》:“外家新赐苍龙璧,北焙风烟天上来。明口蓬山破寒月,先甘和梦听春雷。”

香乳 茶汤的的赞称。唐宋人饮茶以茶汤沫多为佳,沫白如乳。宋代杨万里《谢符尚书惠茶启》:“远饷新茗,当自携大瓢,走汲溪泉,束涧底之散薪,燃折脚之石鼎,烹玉尘,啜香乳,以享天上故人之意。”

茶水指“茶汤”。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茶肆》:“又有一等街肆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诸市》:凉水有“甘豆汤、椰子酒……茶水、沈香水、荔枝膏水。”

森伯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 “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者,谁能目之。”

粉枪 有白茸的茶。茶芽初期,坚挺如枪;并带白毫,故名。宋代叶清臣《述煮茶小品》:“粉枪牙旗,苏兰新桂,且鼎且缶,以饮以啜,莫不沦气涤虑,蠲病析醒。祛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达观。”

清人树 茶的别称。宋代陶榖《清异录》:“伪闽甘露堂前两侏茶,郁茂婆娑,宫人呼为清人树。每春初,嫔嫱戏采摘新芽,堂中设倾筐会。”

酪苍头 茶的别称。宋代杨伯岩《臆乘·茶名》:“主岂可为酪苍头,便应代酒从事。”参见“酪奴”。苍头,古代私家所属奴隶。

漏影春 指古代特制茶名。以茶为主,加以其他果物,堆塑成花卉形。宋代陶榖《清异录·蕣茗》:“漏影春,法用镂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以花身别以荔肉叶,松石、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凌霄芽 茶的别称。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铁龙道人卧石床,移二更,;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道人乃游心太虚……白云微消,绿衣化烟,月反明于内间,予亦悟矣。遂冥神合元,月光尚隐隐于梅花间,小芸呼曰:凌霄芽熟矣。” 

葭萌 茶的别称。明代杨慎《郡国外夷考》:“《汉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

葭茶 茶的古称。

芽以 少数民族对茶的称呼。清代陆廷灿《续茶经》:“《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

茶生 茶的别称。即茶鲜叶。广东方言。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棵,谓之河南。其土沃面人勤,多业艺茶。春深时,每晨茶枯涉珠江以鬻与城,是曰河南茶。好是者或就买茶生自制。叶初摘者曰茶生。”

离乡草 茶叶的俗称。清道光末年,粤商在荆莞一带大量收购红茶外销,因此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所制均采嫩叶在暴日中揉捻,不用火烧,雨天用炭烘干。茶商以风柳木做箱,外封加印,提上嘉名。同治《崇阳县志》:“茶出出则香,俗呼离乡草。”

渲草 茶的别称。中原方言。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中原市语》:茶曰渲老。”

老婆茶 旧时浙江茶叶俗名。流传于宁波一带,指立夏节采制的茶。请光绪《鄞县志·岁时》:“清明后,近山妇女结伴采茶,以谷雨前所采曰雨茶,以立夏节所采曰老婆茶。”
 

茗柯 茶树枝干。文学著作中比喻语言简短,文风朴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简文云:刘尹(刘惔)茗柯有实理。”注曰:“谓如茗之枝柯虽小,中又实理,非外博而中虚也。

宋代陶谷《荈茗录》
 陶谷《荈茗录》(970年撰)     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邠县)人。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唐讳改姓陶。历仕后晋、后汉、后周至宋。《宋史》说他“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为人隽辨宏博,然奔竞务进”。开宝三年(970年)卒,年六十八。

    此篇原是陶谷所写《清异录》一书中的一部分。《清异录》六卷,内分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女行、君子、么么、释族、仙宗、草、木(竹附)、花、果、蔬、药、禽、兽、虫、鱼、肢体、作用、居室、衣服、装饰、陈设、器具、文用、武器、酒浆、茗荈、馔羞、薰燎、丧葬、鬼、神、妖等37类。喻政采取其中“茗荈”一类除去第一条(即苏廙《十六汤品》)后,作为一种茶书,题曰《荈茗录》,印入他的《茶书全集》。主要刊本有:茶书全集本。夷门广牍本茶 寮记后亦附有该书,但未题名。

    《荈茗录》约近一千字,分为十八条,即: 龙坡山子茶、圣阳花、汤社、缕金耐重儿、乳妖、清人树、玉蝉膏、森伯、水豹囊、不夜侯、鸡苏佛、冷面草、晚甘侯、生成盏、茶百戏、漏影春、甘草癖、苦口师。内容均为关于茶的故事。[括号内为武夷山茶叶网www.lincha.com标注内容]

龙坡山子茶
开宝中,窦仪以新茶饮予,味极美。奁面标云:“龙坡山子茶”。龙坡是顾渚别境。
圣阳花
吴僧梵川,誓愿燃顶供养双林傅大士。自往蒙顶结庵种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圣阳花、吉祥蕊,共不逾五斤,持归供献。
汤社
和凝在朝,率同列递日以茶相饮,味劣者有罚,号为“汤社”。
缕金耐重儿
有得建州茶膏,取作耐重儿八枚,胶以金缕,献于闽王曦。(武夷山茶文化:唐代研膏腊面茶)
乳妖
吴僧文了善烹茶。游荆南,高保勉白于季兴,延置紫云庵,日试其艺。保勉父子呼为汤神,奏授华定水大师上人,目曰“乳妖”。

    清人树
伪闽甘露堂前两株茶,郁茂婆娑,宫人呼为“清人树”。每春初,嫔嫱戏摘新芽,堂中设“倾筐会”。
玉蝉膏
大理徐恪见贻卿信锭子茶,茶面印文曰:“玉蝉膏”,一种曰“清风使”。恪,建人也。
森伯
汤悦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于齿牙,既久,四肢森然。
水豹囊
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水豹囊”。
不夜侯
胡峤《饮茶诗》曰:“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新奇哉!
鸡苏佛
犹子彝之,年十二岁。予读胡峤诗,因令效法之,近晚成篇。有云:“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然彝之亦文词之有基址者也。
冷面草
符昭远不喜茶,曰:“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晚甘侯
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侣,慎勿贱用之。”
生成盏
馔茶而幻出物像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类,唾手办耳。檀越日造门求观汤戏,全自咏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茶百戏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即:分茶,宋代盛行的茶道)  
漏影春
漏影春法,用缕纸贴盏,糁茶而去纸,伪为花身;别以荔肉为叶,松实、鸭脚之类珍物为蕊,沸汤点搅。
甘草癖
宣城何子华邀客,酒半,出嘉阳严峻画陆鸿渐像。子华因言:“前世惑骏逸者为马癖,泥贯索者为钱癖,耽于子息者为誉儿癖,耽于褒贬者为《左传》癖。若此叟者,溺于茗事,将何以名其癖?”杨粹仲曰:“茶至珍,盖未离乎草也。草中之甘,无出茶上者。迨宜目陆氏为甘草癖。”坐客曰:“允矣哉!”
苦口师
皮光业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才至,呼茶甚急,径进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众噱曰:“此师固清高,而难以疗饥也。”


上一个:唐代温庭筠:《采茶录 》

下一个:五代十国毛文锡《茶谱》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