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是武夷山风景区主推的武夷山旅游景点,除了山水旅游,在文化层面也很受游客欢迎,在宣传武夷山茶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红袍母树知名海内外.以下即为武夷山大红袍景区的主要旅游热点: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 - 武夷山大红袍母树
  出流香涧东行,越一小岭,即可见到此处茶叶名丛。它种植于岩腰的盆式茶园内,共6株,外砌石堰加以护卫,因而倍显珍贵。围堰分为三层:最高4株,第二层1株,底层1株。岩壁镌刻“大红袍”三字。盆式茶园下有亭子,称九龙茶室,可以边品名茶边赏佳景,边听有关“大红袍”的动人民间传说。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 - 九龙名丛园
  九龙名丛园散布于九龙窠的峡谷两侧。茗园就山势开垦,或依幽谷,或傍山崖,遍植集观赏和饮用于一体的武夷奇茗二十七种,寓有三九吉庆之道。九龙窠还立有九龙名丛园的石碑,镌刻名丛植株名,最著名的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金观音、铁罗汉、白牡丹、白瑞香等。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 - 九龙涧
  九龙窠两侧峭壁的岩溜滴入峡谷后,汇合成涧流,流到九龙亭前的山谷时,跌落而下化为白瀑,注入深潭,前者称九龙瀑,深潭称为九龙潭。潭旁岩壁上有摩崖石刻“九龙涧”。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 - 九龙窠茶园
  九龙窠茶园为茶叶名丛原生地---“大红袍” 通往天心岩的一条深长峡谷,俗名大坑口。峡谷两侧峭壁连绵,逶迤起伏,形如九条龙。人们遂把峡谷喻之为游龙的窠穴,故名。九龙之间呈现一座顶部略呈圆形的小峰峦,称为龙珠,故又称九龙戏珠。沿着幽谷铺设了一条石径。两侧涧水长流,茶园碧绿,芬香沁人,景色幽美。出峡平旷之处的岩壁上凿满包括“晚甘侯”(武夷茶的拟人化美谥)以及历代名人题咏武夷岩茶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北宋范仲淹、南宋朱熹的咏茶名诗以及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清代崇安县令陆廷灿的诗作。陆氏诗句云:“桑苎家传归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水,含露溪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舌龙团区次分。”峡谷的两边崖壁还刻有其他咏茶的摩崖石刻数方。
       武夷山大红袍景区介绍 - 天心永乐禅寺
  位于天心峰的峰麓。始建于宋代,称山天心永乐庵。明嘉靖七年(1579),道士韩洞虚曾一度易其名为天心庵,并予以扩充构体。后倾圮。清康熙年间,国师、武夷山章堂岩铁华上人的弟子果因予以重光,改为天心永乐禅寺。人称:寺庙耸立于武夷山之枢极,纵览、总领三十六峰中的寺观庙宇。禅寺取名“天心永乐”,还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寓意。寺庙废圮于清乾隆年间。清末重修鼎新。再度辉煌,寺庙沿中轴线建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法堂、库房、斋堂、禅堂、客堂、香客楼等建筑。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名僧德容任住持,广增佛殿僧舍,迄至民国三十六年,寺庙共传七堂大戒,后又圮毁。1989年12月第三度修葺重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之题写寺名。著名书画家潘主兰为禅寺撰写《重修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碑文》。199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山北景区的旅游热点。
 

  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wuyishan dahongpao guide)
   武夷山大红袍景点作为武夷山风景区的重点推荐对象,其对游客了解武夷山茶文化具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wuyishan dahongpao guide)务必将武夷山的风景山水结合武夷山茶文化,更好地向游客介绍武夷山与武夷岩茶.导游可以根据游客对象做适当的调整.
   以下为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由我带大家到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进行游览。首先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你们今天的 导游xxx,大家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叫我xxx。今天的行程就将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希望我的服务能得到大家的满意,在此也预祝大家今天能玩得开心、愉快。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我门看到的这条小溪叫 “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它源于章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行大家边可以看到,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就像是一幢空中楼阁。据史书记载,这些空中楼阁是清朝时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嶂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以到达其中。 

    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于悬崖峭壁间的悬楼,为什么有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了节约是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均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有没有看到悬架在洞外的那几跟杉木,那是当时安装天车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 “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走,大家可以看到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为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在它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之感。 
    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的北面。说来也奇怪,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所有溪流均是自西向东流,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惟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北谷发源后,流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一路走来,淙淙的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火通有历此地,舍不得离去,于是就将涧改名为 “流香涧”。出了清凉峡,便可以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这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的,因此叫飞来峰。 

    现在我们到了这片比较开阔地带,看这片平整巨大的岩壁上有许多的摩崖石刻,首先映入眼帘的这三个大字是什么字呢?对了是“晚甘侯”,知道它的意思吗?武夷岩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的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贵人时的一封信扎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指的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孙樵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武夷岩茶美称为“晚甘侯”。“晚甘”是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侯”乃尊称。从此,“晚甘侯”成为武夷岩茶最早的茶名。再看旁边这四句,是宋代范仲淹所写《斗茶歌》的前四句:“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后两句现在已广为流传,做为武夷岩茶的宣传语了。在这片岩壁上留下的都是明清时赞美武夷岩茶的诗句。 

现在大家看,这三片巨大的人工雕刻的叶片是指武夷岩茶采摘的标准叶形,俗称“两叶抱一芽”。旁边这块石碑上刻有武夷岩茶的一些名丛。在武夷山,茶树的命名很有讲究,如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有不见天、半天腰等。以茶树形态命名的有醉海棠、一枝香。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柳条。岩茶的分类是根据品种、地域而定的,先有岩茶、洲茶之分,后有小种、奇种之分。还有按季节分为春、夏、秋茶。现在大都以茶树来命名,采于什么茶树之茶,则叫什么茶。大家继续往前走,经过马齿桥,这曲曲折折的小桥是不是有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呢?再往前看,这几株茶树,由于它生长在岩壁下,太阳无法照射到,所以称为“不见天”。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几株也算是名丛了。顺着这错落有致的石阶前进,在这峡谷里,大家看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不愧是“茶树的王国”。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武夷岩茶品目繁多,据调查,仅山北慧苑岩便有名丛800多种。主要有大红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四季春、万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为代表的武夷岩茶十大名枞。而最负盛名的当数大红袍
大红袍母树
    九龙窠是一个幽奇的深邃的峡谷,九座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
    大红袍原来是永乐天心禅寺的庙产,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称的来由,民间的传说很多,有的说明朝洪武年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大红袍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举子的病。之后这个叫"丁显"的书生中了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 “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
    来武夷山的 旅游者,充满传奇色彩,投保一亿人民币,有350多年树龄大红袍茶树无不想一睹为快的。 
    从九龙窠前停车场上行里许,大家看到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据史书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 “山心”指它的地理位置,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 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成祖正式诏封天心禅茶,为“大红袍”正名,降旨天心庵“精耕勤灌,嫩摘细制,世代相传,岁贡入京”, 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

    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滴落的还有苔藓只类的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在加之平常茶农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 

   在清朝向乾隆皇帝进贡的礼单中,曾有“碧螺春20斤,龙井30斤、大红袍8两”的记录,足以说明大红袍母树之珍贵!
   从民国时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九龙窠大红袍母树都是有专人看护的,在抗日期间,国民政府还排了一个班的部队看护大红袍母树.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武夷山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越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茶冲至十几次,仍然"不失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茶冲到七次味就很淡了,所以它夺得了 “茶中之王”的桂冠。1998年8月18日,在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拍卖大红袍茶,许荣茂以15.68万元拍得20克大红袍母树茶叶,夺得全国 茶叶拍卖之最。 
    2000年,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2003年6月18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武夷山市支公司与武夷山市政府正式签订保单,以一亿元人民币的产品责任保险方式承保六株大红袍母树.
    2006年6月4日,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联播节目播报,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被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这六棵大红袍母树停止采摘.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10年1月21日,“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名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 “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重建后的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步入寺内,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有一座弥勒岩佛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石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笔,字高11米,宽9米,相乘得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位于天心岩东面的杜辖岩,又称杜葛岩。明朝司丞吴中立在此结庐静修时,将“葛”改为“辖”,改名为“杜辖岩”,取其岩壁四周像城廊,仅开一窦,不容车马往来的意思。杜辖岩四周,群峰雄峙,修篁环抱,宛如一座森林严壁垒的城堡。但在岩内却隐匿着两个不同风貌的洞穴。从巨石累叠的石门跨入,但见悬崖千仞,嵌空而出,覆盖着一块小小的谷底,风雨不侵。 
    谷地里建有一幢小楼和栽有几株桃树,一泓清澈的泉水从楼旁流过,这是下洞,名为会仙洞。从下洞蹋石而下,可以看到岩上有石凳、石几和石棋盘,错落在一个窘然上覆的岩穴间,这是上洞,名小有洞。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绝而轩郎,一上一下,景象迥异。从杜辖岩上极目远望,香炉峰就像几案一样横列在脚下。盘珠岩顶上垒着一块圆石,仿佛要向你献上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而丈人峰上的映山红,宛如一抹绚丽的彩霞。游到此时,大家有没有飘飘然羽化成仙的感觉呢?
   以上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wuyishan dahongpao guide),仅供参考,更着重介绍大红袍母树的历史和保护情况,以及武夷山茶文化的介绍.


上一个:五代十国毛文锡《茶谱》

下一个:武夷山茶叶网开拓新型茶业合作平台 天邑茶业欲借力重振大红袍雄风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