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礼品茶 > 北斗金宗陈德华:武夷茶韵1385顶级特级大红袍高端礼品茶

北斗金宗陈德华:武夷茶韵1385顶级特级大红袍高端礼品茶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武夷山茶叶网(www.lincha.com)转载:

产品名称: 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茶礼 产品配置: 收藏册两册、手提箱1个、收藏证书1份
材    质: 顶级大红袍100g、古法琉璃茶樽 重    量: 12.5㎏
武夷茶韵1385
特级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商务礼品
高端礼品茶

 

武夷茶韵1385

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专家品鉴会暨新闻发布会现场

陈德华

中国现代大红袍之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德华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 吴锡端

 

“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

 

[茶品名称】“武夷茶韵1385”顶级特级大红袍高端礼品茶
【制茶大师】“大红袍之父”陈德华
【制茶工艺】全程纯手工制作,再现“贡茶”绝技
【限量发行】依2009年度最大采收量,全球仅两千人拥有

全球限量发行:2000套
全球统一定价:9800.00元/套(RMB)

《武 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由“大红袍之父”陈德华亲身焙制,原茶科所老一代制茶师傅纯手工制作。这些老师傅当年大都与陈德华在茶科所共过事,他们的制茶 经验丰富,制茶技艺全面,是为数不多的大红袍传统制茶技艺的掌握者。要想茶叶的味道好,光有自然条件还不够,更重要是制茶人独特的制作技巧。制茶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问题,往往凭借制茶师傅的经验和感觉来解决,在做青和烘焙等环节的相关绝技也只有他们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武夷茶韵1385》制成2000份顶级 大红袍。
武夷茶韵1385
发行2000份 
 
规格:100克 - 9800元 
     300克 -25800元
     500克-39800元
《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茶源位于正岩区内,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 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 岩幽涧之中,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独特的韵味。茶树均与母树大红袍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经过无性繁殖 而来。茶源地土层深厚,多为风化岩残土,这正符合上者生烂石的条件,与母树大红袍生长环境相比,土质甚至优于后者。
《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具备独特的“岩韵”和浓郁的花果香,香、味都具有其他茶类所没有的霸气。茶叶冲泡十次仍有余香,而且每次冲泡的茶汤颜色不同, 口感不同,“岩骨花香”的韵味各有其妙。它的香、味不会马上从舌尖溜走,而是沁人心脾,留下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奇妙感受。
活: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系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清爽甘润。
清:系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系指口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系指茶底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系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韵:即指“岩骨花香”中的岩骨而言。
持久性:系指口腔舒适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涩及杂味的持久性,优质茶应饭前饮茶,饭后尚感有余香。
   武夷大红袍与皇家琉璃艺术完美融合,首开收藏艺术跨界新风尚历代名家对武夷山大红袍极致推崇,其制作技艺被清代梁章炬叹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独特制茶绝 技,使武夷山大红袍在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武夷山被国家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在全国茶类中唯一被 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和不寒、久藏不坏”的惊人特质一直被爱茶人所津津乐道。唯独有偶,琉璃的制作工序同样冗长而 复杂,火里来,水里去,从构思、设计、雕塑、炼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繁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当 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尤其火候把握之难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又需天时配合,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 高。“武夷茶韵1385”由中国“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老师全程掌控,全力焙制。
大 红袍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始于16世纪,经历了5个多世纪传承至今,其流程包括采摘——萎凋——做青——双炒(炒青)——双揉(揉捻)——烘焙——扬簸晾索 ——拣剔——归堆——复焙等10道工序,同时兼备了红茶与绿茶的制作精华,是所有茶类中工序最多、也是最复杂的,特别是做青、烘焙工艺,变化因素众多,极 难掌控。已故的茶界泰斗陈椽老先生更评价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国茶”大红袍 
――顶着光环的圣物,充满传奇色彩的奇茗
世 界上从来没有一种茶叶像大红袍如此珍贵、蜚声四海,那些关于它的或真或假的传说至今仍在流传。国家领导人彭真、李先念、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钱 其琛、王光英、雷洁琼、钱伟长、赵朴初和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等都曾前往大红袍产地,并对武夷岩茶及“武夷茶艺”产生极大兴趣。如今,大红袍凭借得天独厚 的自然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已成为钓鱼台国宾馆最高标准的国宾特供茶。
“国礼”大红袍
――播“岩韵”与世界,送茶礼于知音。
建 国后,历届国家领导人都将大红袍作为珍贵国礼馈赠国内外友人。毛主席当年曾以四两大红袍作为国礼,馈赠给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称已奉送“半壁江 山”;1997年香港回归时,主席赠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四两武夷山大红袍;2007年,大红袍被中国商务部、外交部指定为国礼茶,享誉世界。
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决于几个原因:
  1. 制茶工艺的不可复制性: 大红袍手工制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内涵,重点在于其不可复制性,如 “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两晒两晾”、“低温久烘”等,这些技艺依赖于大红袍独特的生长环境与原料的地域性,与武夷山脉地理地貌、以及特殊的土性是分不开的,在武夷山区域外无法应用。
  2. 纯手工制茶的复杂性:大红袍的传统制作技艺萌芽于16世纪,茶农在漫长的制茶过程中总结创造出独特的手工制作工艺,是现代机械无法完整替代的,全凭人工实践经验、现场感觉来进行 手工操作。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制作工艺更加繁杂,每道工序对茶的品质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特别讲究。
  3. 技艺传承的不确定性 : 在 武夷山,从事茶叶生产制作的人口约有4万,其中,栽种制作“大红袍”的只占到百分之六七,大约不到3000人。而且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长年累 月经验的积累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年轻人大都不愿尝试。现在传统大红袍的一线制茶工人多在60岁上下,面临着断代的危险,这也是大红袍制作技艺能成为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斗金宗大红袍传人陈德华: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

价格: 9800.00元

2000份“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尊荣上市

近 日,由国家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委宣传部26个委办局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隆重揭 幕。此次文博会是国家9月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主办的第一个国家级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盛会,备受社会各界的瞩目,成为中国权威国家级 和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博览会。

“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是中国顶级茶叶与传统艺术结合 的典范   为响应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在组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红袍之父”陈德华、“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开跨界创举:由北京荣会艺术会所全程运 营、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荣誉出品的“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专家品鉴暨全国首发仪式”在文博会上隆重登场,并通过新华网进行全球同步直播。

“武夷茶韵1385”将千百年的至尊茶品与琉璃艺术完美融合,让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得到凝聚与升华,成为到场30多家全国重要媒体追逐的焦点。会上“大红袍 之父”陈德华与著名艺术家戴舒丰对“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做了重点介绍,组委会特别代表以及武夷山市茶叶局局长陈泽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 锡端、中国艺术节基金会会长夏斯均、国家博物馆艺术品开发中心主任陈永德、著名紫砂艺术家吕俊杰等嘉宾代表在盛会上对“武夷茶韵1385”作出了高度评 价,它被视为中国茶艺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是中国元素与创新艺术结合的典范,标志着一款汇集中国茶叶高端品牌、民族技艺、贵族血统、传奇身世、大师艺术的 文化创举荣耀诞生!

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盛大的发布仪式现场,其中左四为戴舒丰,左五为陈 德华

“武 夷茶韵1385”,为盛世而生,为尊者独享 1385!绝不仅仅是帝皇赐名或是盛名天下,而是数千年厚重积淀才孕育了这一品奇茗。从1385到2009,尊贵血统一脉相传,为了向祖国盛世献礼,对挚 爱一生的“大红袍”人生全面总结,“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将毕生求索融入“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之中,不仅凝聚一代制茶大师四十余年的宝贵经验、更 包含了世世代代爱茶人的情感付出,“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以600余年的至高无上,为盛世而生,为尊者独享!  “中国大红袍之父”陈德华全程掌控,四十年心血打造纯正与至尊自古以来,武夷山就以“碧水丹山、珍木灵草”名扬天下,正是如此人间仙境才造化了武夷大红 袍,作为极品中国茶的象征数百年来盛名不衰。在武夷山,陈德华是极具盛名的老一辈茶人,他从事武夷岩茶名丛品种的研究长达四十余载,尤其对“岩茶之王”大 红袍的剪枝繁育与制作技艺做出了决定性的杰出贡献,被选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因其倾尽一生致力于大红袍的研制与探 索,终于将大红袍剪枝繁殖成功,让每一片茶叶既饱含着武夷山的天地灵气,又散发着宫廷贡茶绝技的独特韵味,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大红袍之父”。

“现代大红袍之父”陈德华业内人士都知道, 武夷岩茶的炒制技艺十分复杂,而大红袍的炒制技艺又属武夷山岩茶中最精细的,“武夷茶韵1385”每道工序都有非常严格的技术要求,所有环节由陈德华管 控,做青时长达七、八个小时,做青师傅时刻在看青,青叶变则做法变,气候温度变则对策也变,全靠经验把握,将四十五年心血汇聚于此,采用传统焙茶工艺,焙 师们不知反复感觉了多少次,摸索了多少年,才练就用手眼测温、用木刀调温的绝活,即使多一分、少一分都无法达到纯正大红袍的要求,同时,在手工制茶流程 中,每经过一个环节,茶叶量就减少一次,再经过层层精挑细选,最后仅能制成2000份纯正大红袍,稀贵少有也在情理之中。由陈德华焙制的特级大红袍多次以 10万元以上的价格拍出,其亲制的一款60克重的“大红袍”更拍出56万元,陈德华的名字已经成为特级大红袍的象征,成为现代大红袍价值纪录的开创者与引 领者,被无数爱茶、懂茶人视为珍爱之物.)。“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100g装,售价为9800元/樽,定位于高端艺术大红袍,势必会在全国虎年 贺岁市场掀起大红袍热。

武夷大红袍与皇家琉璃艺术完美融合,首开收藏艺术跨界新风尚历代名家 对武夷山大红袍极致推崇,其制作技艺被清代梁章炬叹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独特制茶绝技,使武夷山大红袍在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武夷山被国家 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在全国茶类中唯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性和不 寒、久藏不坏”的惊人特质一直被爱茶人所津津乐道。唯独有偶,琉璃的制作工序同样冗长而复杂,火里来,水里去,从构思、设计、雕塑、炼制、细修、打磨至作 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繁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当中的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尤其火候把握之难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 一半凭运气,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又需天时配合,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武夷茶韵1385”由中国“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老师全程掌控, 全力焙制。

“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最新原创的《卧虎藏龙》琉璃茶樽, 将古代宫廷琉璃艺术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俗话说“云从龙,风从虎”。在中国民间,虎与福谐音,有纳福之意;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代表着权利和尊贵。北 周?庾信《庾子山集?卷一?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在虎背上题有乾隆的诗句,也正应和了皇家的黄旗紫气。虎有虎的神韵,龙有龙的风 骨,龙虎同行,如风云际会,王者霸气扑面而来。即使品完大红袍,《卧虎藏龙》琉璃樽仍是一件值得珍藏传世的艺术杰作,有极高的收藏鉴赏价值。两位大师倾尽 心血让昔日皇室贡品于祖国盛世辉煌重现,是中华民族卓越智慧的历史创举,首开民族文化跨界新风尚。

第 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武夷茶韵1385”的淳香吸引住了参会的观众  “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开启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创意之路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文化瑰丽多姿却又历久弥新。如今,文化创意被视为是 一种智慧投入、知识投入、科技投入,其价值已展露无限潜能。在当前的全球品牌竞争之中,中国茶品只有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纯正的贵族血统为根基,将各种优秀 的文化创新融入其中,最终必将打造出我们自己的全球顶级品牌,“武夷茶韵1385”的在盛世推出,是通过不断的文化创新、振兴民族文化产业的一种积极信 号,让世人看到一个产茶大国正在向名茶大国的历史蜕变,看到一个以文化主导品牌战略的国家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是文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将茶品与琉璃艺术的结合,实现了功能艺术化,艺术功能化的完美融合,也是文博会一大亮点,契合文博会“激发文化创新 活力”的主题,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创意产品的独特魅力。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传奇品牌都蕴含着极具特色的“文化创意”。简单的说,每一个名牌都有一段传奇、 都有一种气质、都有一股民族精神。回望莽莽武夷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其价值已深入人心,是人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大红袍身为武 夷山重要且至高的一部分,担负着复兴中国茶品的历史使命。今天,“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以纯正的民族国粹,为打造中国自己 的高端茶品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背景链接】  “1385”的由来: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史料记载,1385年(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中状元。为报佛 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始有“大红袍”之名。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敕封天心永乐禅寺,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 扬天下,今天,1385已经成为纯正大红袍的代名词。武夷名枞大红袍:武夷山是“万茶之尊”大红袍的故乡,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以及秀美的九曲溪组成, 典型的丹霞地貌。岩谷陡崖,翠木簇绿,泉涧细流,夏无烈日,冬无严寒,气温年变差和日差较小,极为适合茶树的生长。山的雄壮给了大红袍峥嵘的风骨,而九曲 溪的柔美给了大红袍清逸的内涵。相伴着流水飞瀑,绿树杂花,在最自然纯净的环境中,孕育出了大红袍独特的“岩骨花香”,而有关它的神秘与传奇更是留给后人 无穷的想象和深深的向往。虽然目前我国名茶种类众多,但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却只有武夷山的岩茶大红袍位列其中,足见它在我国茶品中地位之尊贵。

“中国琉璃第一人”戴舒丰:    中国著名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艺术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玻璃艺术工作室创始人、《玻璃艺术》杂志总编。代表作主要有《青青的山》、《谷中 百合》、《宁静的船》。多次应邀到英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家相关艺术院作技术讲座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以《永远的琉璃》(上、下集)对戴舒丰 的玻璃艺术创作进行连续报道。

《卧虎藏龙》琉璃艺术茶樽:    《卧虎藏龙》琉璃茶樽通体采用了和茶汤相似的颜色--琥珀色,这种颜色与“财富”关联,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在外形设计上运用了“龙”和“虎”这两个传统 文化中的经典图腾,融入生肖、五行等设计理念,用流光溢彩的琉璃艺术完美诠释了“卧虎藏龙、祈祥纳福”的美好寓意,突出了”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 “茶王”的身份地位。即使品完大红袍,《卧虎藏龙》琉璃艺术茶樽仍是一件艺术杰作,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500年薪火相传,《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再现“贡茶”绝技!

大 红袍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始于16世纪,经历了5个多世纪传承至今,其流程包括采摘——萎凋——做青——双炒(炒青)——双揉(揉捻)——烘焙——扬簸晾索 ——拣剔——归堆——复焙等10道工序,同时兼备了红茶与绿茶的制作精华,是所有茶类中工序最多、也是最复杂的,特别是做青、烘焙工艺,变化因素众多,极 难掌控。已故的茶界泰斗陈椽老先生更评价它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采用的是传统手工制茶技艺,陈德华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四十余年的创新探索的制茶经验,可以说每一片茶叶既饱含着武夷山的天地灵气,又散发着制茶绝技之下的独特韵味。

采摘
大红袍有“三不采”:雨水太多不采、露水太大不采、中午烈日不采。最佳采摘时间要稍晚,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采摘标准为茶青新鲜、表面无水、无破损、 中小开面三叶,三叶均匀。《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茶叶采摘时间为2009年5月13日到18日,由于要打造中高焙火型的传统口味,所以必须挑选偏 老一点的茶叶。

萎凋
萎凋是指使鲜叶部分失去水分的过程,这一环节是形成岩茶香味的基础。《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采用的是日光萎凋的做法,即将茶青均匀地摊在特制的“水筛”上,并且放在倾斜的以竹竿组成的晒青架上,根据日光(斜射)的强度、风速、湿度等因素而灵活掌握。

做青
大红袍的做青工序极为繁复,需经过多次走水、摇青、等青、发酵等环节交替进行。摇青的目的是促进叶边缘摩擦,从而让水分走失更快,但是走失太快,就达不 到保留有益成份的目的,所以要走走停停地做。等青的目的是让茶青发酵,促进茶的酚类物质转化,达到气香味醇的目的。《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做青环 节由陈德华亲自管控,做青时长达七、八个小时,青师傅时刻在看青。青叶变则做法变,气候温度变则对策也变,全靠经验把握。所以说,师傅不但要会“看青做 青”,“看天做青”,还要会“青变则做法变”。
炒青
炒青的目的是把前阶段萎凋做青过程已经形成的品质相对固定起来,并起到纯化香气的作用。红得发紫的炒锅高达200多度,炒青人那双手要耐得住高温,抓住发烫的茶青,起落翻转,一刻都不能走神。

揉捻
炒青起锅后要趁热迅速于特制的十字状阶梯形的揉茶筛上揉捻,然后复炒。《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采用传统的双炒双揉工艺,复炒时间虽仅半分钟,但 对品质却发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对香气、滋味产生有利的影响。所以手工制品茶不但条索紧致,而且具有蜻蜓头、螺丝尾、蛙皮点、三节尾的特点。

烘焙
武夷茶韵1385特级大红袍》采用的是传统焙茶工艺,焙茶试温既没有温度计,更没有红外线测温仪,只靠焙师们的一双手、一对眼,要“跟着感觉走”。焙师们手 指靠紧焙笼,眼睛近视笼中茶叶,感觉有了就下手。温度高了,加层细灰;温度低了,把灰刮薄,或用焙刀开火。焙师们不知反复感觉了多少次,摸索了多少年,才 练就用手眼测温、用木刀调温的绝活,没有丰富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做到。

扬簸晾索
茶叶起焙后,倒入簸箕弧内,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夹杂物。扬簸在烘焙房内进行,簸过的茶叶摊入水筛中,然后移出焙房外,搁于摊青架上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约 5~6小时,然后才能交拣茶工拣剔。

拣剔
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

归堆
各批次干茶按外形、内质差异分别定级和归堆。

复焙
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进行文火慢炖以促进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同时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

《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的三种韵味

第一种韵味:僧人的隐忍
――含蓄内敛,它朴实无华

茶与禅有很多相通之处,不张扬,重自省,浸透着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处事哲学。禅茶一味,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第一个种茶的人是僧人,最好的茶也都产自寺庙。大红袍源于天心寺,在僧人的手中日积月长,逐渐有了灵性,从此就与“禅”结下了不能割舍的缘份。
一品好茶酬知己。品大红袍,悟人生百味。

内与外
观察《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的茶叶,往往会觉得它的外表黑黑粗粗,太过朴实,大红袍也被当地人称作“乞丐茶”。事实上,它并不是以外表的精致取 胜,而是胜在内质的丰厚。从采摘、做青、揉捻、焙火,直至最后被冲泡,身经万般锤炼,最终释放出“岩骨花香”,这是一种修行的意境。

甘与苦
品饮《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最初有明显的焦糖味,稍带苦涩,但苦中有甜,回甘醇厚,同时茶香逐渐散发出来,齿颊留香、唇舌生津、润泽回喉。因 此,大红袍的甘和苦是联系在一起的,香久益清、味久益纯。苦尽甘来,人生得失尽在杯中,苦涩甘甜渐次展现,达到“甘苦原来是一家”的境界。

人与茶
来过武夷山的人都会说,这里的人们性格质朴平和,这与茶文化从古至今的熏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武夷茶韵1385》将大红袍质朴温和、醇厚典雅的品质 发挥到了极致,与君子事不张扬、内敛沉稳的品性有着相通之处。可以说,喝茶的人会对大红袍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心灵感受,从而达到人茶合一、修身养性的目 的。

第二种韵味:菩萨的心肠
――醇厚绵长,它温而不寒。

在传说里,大红袍因为治好状元的腹涨病而红袍加身、名扬天下。在武夷山更有“七片大红袍能消化掉一碗米饭”、“包治百病”等神乎其神的说法。今天的科学 研究表明,大红袍的药理功能和营养价值,明显优于其他茶类。《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按照传统方法全手工焙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效成份, 从而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品大红袍,健康有益。

富含矿物质大红袍生长在风化岩石的砂砾土里,富含多种矿物质。尤其含有23种氨基酸,具有退热、祛暑、解毒等功效,夏天常喝岩茶的人不易中暑。

大量微量元素大红袍含有人体所需的硒、锌、钙等大量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肿瘤、防辐射之功效。锌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调节内分泌,增强肌 体免疫力。岩茶吸取岩中之精华,故富含钙质,钙是人体骨骼的必需元素,能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病。(摘自《中国茶经》)。

茶多酚和活性酶大红袍中茶多酚含量高达28.1-33.7mg/kg,它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活性酶可以促进脂肪 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分解体内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进血液平衡。(摘自美国南佛里达大学研究员的《神经学杂志》)
降低胆固醇茶多酚的主要物质是儿茶素,是大红袍重要的药效成分,其药理功能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能力,能防治动脉硬化,抑制胆固醇和血压的升高,降低血脂、血糖,具有抗癌防癌、抗辐射的作用。

由于大红袍是半发酵茶,所以它品性温和,不会刺激人的肠胃。《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通过国家质量安全认证,温而不寒,提神健胃,消食下气解酒。还可用于防治癌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减重去肥的功效。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岩茶。

第三种韵味:皇帝的身价
――茶王风范,它品质非凡。

大红袍荣膺“茶王”称号,古今文人墨客常常吟诗作赋以赞之。在古代中国只有皇帝才可享用大红袍,即便是王侯贵胄也无缘品尝。新中国成立后,母树大红袍由当地政府派工人专门看守,并施以科学管理。这是任何茶类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至高礼遇。

全世界最昂贵的茶叶,大红袍远超黄金,身价不凡。

1995年福建省银芝集团董事长吴文南以每公斤3万元的价格向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购买了1公斤纯种大红袍,并转销国内外。

1998年9月18日第五届武夷山茶节的拍卖会上,20克的母树大红袍茶叶被海外投资(澳洲)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荣茂以15.68万元拍得,一度创下了茶叶拍卖史上的奇迹。

2002年11月25日,广州茶博会上,福建武夷山市政府拍卖的20克"母树大红袍”,被广州某著名酒楼以18万元的价格买走,作为镇店之宝。它的起拍价为3万元人民币。

2004年12月14日,福建武夷山大红袍茶叶在香港拍卖,20克顶级“茶王”从底价8万港元起拍,最终由出生于武夷山的一名女港商蒋家艳以16.6万港元购得。

2005年4月13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珍品大红袍20克起拍价8万元,最终由来自北京马连道茶园茶城的董事长马武拍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天价――19.8万元。

2005年4月17日,在武夷山举行的拍卖会上,20克大红袍起拍价8万元,最后由来自新加坡的客商陈汉明先生以20 .8万元天价拍走。他表示将把大红袍带到新加坡,赠送给新加坡政要分享,让大红袍成为中新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只是近年来关于大红袍的一些市场数据。作为全世界最昂贵的茶叶,大红袍屡屡创下拍卖奇迹。《武夷茶韵1385》顶级大红袍由“大红袍之父”陈德华亲身焙制,全程管控。从制茶流程到包装设计,是顶级品质、传统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华丽回归,身价有望节节攀高。

"1385"的由来:

这是一个真实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史料记载,1385年(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在赶考路上中暑,被天心寺僧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中状元。为报佛恩,状元以红袍披茶树。始有"大红袍"之名。1419年(明永乐十七年),明成祖敕封天心永乐禅寺,封天心寺茶为"大红袍","大红袍"遂为万茶之尊,名扬天下,今天,1385已经成为纯正大红袍的代名词。

武夷名枞大红袍:

武夷山是"万茶之尊"大红袍的故乡,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以及秀美的九曲溪组成,典型的丹霞地貌。岩谷陡崖,翠木簇绿,泉涧细流,夏无烈日,冬无严寒,气温年变差和日差较小,极为适合茶树的生长。山的雄壮给了大红袍峥嵘的风骨,而九曲溪的柔美给了大红袍清逸的内涵。相伴着流水飞瀑,绿树杂花,在最自然纯净的环境中,孕育出了大红袍独特的"岩骨花香",而有关它的神秘与传奇更是留给后人无穷的想象和深深的向往。虽然目前我国名茶种类众多,但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却只有武夷山的岩茶大红袍位列其中,足见它在我国茶品中地位之尊贵。


上一个:印象大红袍专属品牌茶推出三大系列礼品茶

下一个:春节礼品送什么?春节送礼推荐春节礼品茶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