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之前,林茶网(www.Lincha.com)斗胆点评:政府关心茶叶市场是好事,如何引导才是关键,着力点应该是规范茶叶店经营,产品价格透明化,严查包装夸大失真宣传广告,要求标注厂家、厂址、卫生许可证等涉及食品安全信息,这些无可厚非.
鼓励市场竞争是必要的,竞争促进进步,垄断扼杀产业!
国企巨鳄中茶集团厦门茶叶进出口茶叶有限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曾长期包销福建茶叶,特别是武夷茶进出口业务市场,携国企淫威以骇人听闻的低价收购武夷山的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获利颇丰,也积累肥利了"海堤"这一品牌.
改革开放后,武夷茶内销市场火爆供不应求,自然也引来不少人的嫉妒,一些公司因无力收购好的毛茶却屡屡指责武夷山大红袍价格及金骏眉价格炒作.而如今,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厦门,竟然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措施,不禁让人惊讶,这不就是赤裸裸的不作为,狼狈为奸的"国进民退"吗?
一场即将到来的整顿“风暴”将厦门近万家茶叶店推向风口浪尖.厦门市的茶叶店必须经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等开具上市凭证才能销售.赤裸裸的国进民退!
2011年5月29日,在厦门召开的“茶叶基地掌握和管理对策”座谈会上,厦门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杨先德对外透露,从4月到7月中旬,厦门市将集中开展对茶叶经营者的清查整顿工作.根据工商部门的安排,前期,厦门市茶叶店所有无厂名厂址等的“三无”茶叶将被责令下架.之后,所有的茶叶都一定经由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开具上市凭证才能销售.
近期清理整顿
就此,一位熟谙茶叶经营的业内人士评价:“这场整顿,将给近万家茶叶店带来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后期将要执行的茶叶联网凭证上市,将改变厦门茶叶经营格局.”
近九成茶叶店受冲击
“四五年前,是几千米远才见到一家茶叶店,而且只有在繁华地段、老市区才干比较集中地看到.现在,在大街小巷、每个小区,到处可见茶叶店.”对这些年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茶叶店,在厦禾路经营一家茶庄多年的陈先生连连慨叹:“生意不好做.”
据啦解,厦门目前仅有牌照的茶叶店就有6800多家,若是算上未办理营业执照的小店,总的大概有近万家.而这近万家茶叶店,大多以经营铁观音为主,有的还兼营几个龙井、普洱等外地名茶.
在这些茶叶店中,除啦一些较成规模的品牌连锁店外,大部分是安溪及周边的小商贩及茶农开的茶叶店.据一位业界人士介绍,目前这些茶叶店中的大部分茶叶属于“三无产品”,几乎看不到厂名厂址、日期及联系电话等信息.
但在工商部门的此次集中清查整顿工作中,无照经营者,将被坚决取缔,而所有无厂名厂址等的“三无”茶叶,则将被责令下架.
“厦门将有近90%的茶叶店受到影响,其中相当部分的茶叶店将不得不关门.”针对此波查处“三无茶叶”行动,一茶叶企业负责人认为.
厦门茶叶店将面临“生死劫”
对近万家茶叶专卖店来说,更致命的打击还在后面.
据厦门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杨先德透露,“三无”茶叶整顿告一段落后,厦门所有销售茶叶的店还将被要求一定申报账号并统一联网,由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等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开具上市凭证才干销售茶叶,否则将责令茶叶下架,并处罚金2000元至10000元.“今后卖茶叶将要求像卖蔬菜、海鲜和肉品那样凭证上市.”
据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品质部经理陈志雄介绍,目前,厦门的茶叶真正经过农残检测的企业不多,大部分的茶叶由店主直接从茶农处购买,然后店主通过自己挑选分装进行销售.“厦门只有3-4家的茶叶企业拥有农残检测手段,如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厦门银芝茶叶有限公司.”
在陈志雄看来,如果工商部门要求今后实施凭证上市,一些茶叶店将因门槛增高,导致破产或关店,而这部分蛋糕将会被有能力的企业来“瓜分”.“从某种水平上说,大的茶叶企业将会受益.终究,好些茶叶店的茶叶需要通过他们帮忙检测.”
禾祥西路一家茶叶店主就告诉记者,听到厦门将推行茶叶凭证上市的消息后,他的第一反应是准备将这家店面转让.“现在茶叶店太多,竞争很激烈,生意本来就不好做.你说几个好的茶叶,每次采购的数量均很少,只有几斤而已,若是也要拿去检测,得增加多大的成本啊!这哪有可能啊!”
对凭证上市这一做法,几个中小茶叶经销商也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只要看上市凭证就能买到放心茶,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应避免这样一个结果出现,那那就拥有检测手段的茶叶公司以此赚取利润,压榨中小茶叶经营者.从而造成市场的另一种不公平.”经销商周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