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2011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武夷山金骏眉带动红茶热

2011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武夷山金骏眉带动红茶热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武夷山金骏眉带动中国红茶热
目前,红茶(black tea)是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国际上红茶的主要消费区域是欧洲、美洲和亚洲,其次是非洲、大洋洲.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6.7万吨,红茶产量为270万吨,占66%;全球茶叶出口总量172.9万吨,红茶出口量为130万吨,占75%.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资本流动的不断推动,中国国内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1.3万吨,红茶产量为9万吨,占6.4%;茶叶出口总量为30.24万吨,红茶出口量为3.66万吨,占12%.2010年,中国红茶在“金骏眉”的带动下,成为新的茶叶消费热点,并在市场上迅速推广开来.随着红茶文化的推广和红茶消费的不断扩大,国内红茶市场仍将保持继续扩大的趋势.
    值此2011年红茶上市之际,面对国内红茶市场的复苏与发展,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市场、树立消费信心、促进市场稳步前行,已经成为当前红茶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以此为契机,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全国红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全国红茶主产区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及社团组织,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中国红茶产业发展回顾
    中国红茶的产销历史跌宕起伏.据史料记载,早在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来华购茶,据称其中就有小种红茶.而红茶制作工艺的成熟和生产的兴盛应在1840年前后.特别是在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口岸大开,大量外商涌入中国采购红茶,红茶出口量节节上升,红茶生产地域迅速扩大.1886年,中国红茶出口达到最鼎盛期.当时,中国茶叶出口总量为13.41万吨,红茶约为10万吨,占75%.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茶叶出口受阻,中国茶叶迅速进入衰退期.至1932年,中国茶叶出口减至3.25万吨,其中红茶约5000吨.到1949年,中国茶叶产量仅为4.1万吨,茶叶出口量不足1万吨,世界红茶市场基本被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尼等国占据.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大量红茶出口苏联和东欧国家.1959年,中国红茶产量为4.3万吨,出口量为2.74万吨.由于中国红茶的优良品质得到世界认可,出口量迅速增长,刺激了国内红茶生产,中国南方茶叶产区均开始生产红茶.到1984年,国内红茶生产量达到7.9万吨,出口量7.4万吨.1985年,国内茶叶生产全面放开经营(边销茶除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红茶生产和出口仍继续保持增长态势.1989年,国内红茶产量达到13.13万吨,其中90%用于出口,出口量达到历史极值.
    1990年后,随着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茶叶出口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国家价格补贴的调整,红茶出口暴露出卖价低、换汇成本高的劣势,一些红茶产区开始转产绿茶或其它茶类,红茶生产量与出口量出现直线下降.至2005年,中国红茶生产量仅为4.79万吨,出口量为3.58万吨.2008年后,在各主要传统红茶产区政府、企业等的努力下,红茶产业再次进入上升通道.
二、中国红茶的产销现状
1、中国红茶生产
    根据农业部数据,2009年全国红茶产量为7.19万吨,2010年红茶产量为9万吨,增幅高达20%,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它茶类.
    目前,中国红茶的主要生产地集中在福建、云南、安徽、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河南,海南、广西、浙江、重庆、江苏、山东、陕西等其它省(区、直辖市)也有少量生产.
    按照历史区隔,国内红茶产区分为传统红茶产区和新兴红茶产区.传统红茶主要是福建武夷山正山小种坦洋工夫、云南滇红、安徽祁红、四川川红、湖北宜红、湖南湘红、江西浮红与宁红、广东英德红茶、海南红碎茶,福建白琳工夫、政和工夫、浙江越红、江苏宜红等小品种红茶也有一定的量产;新兴红茶主要是河南信阳红、贵州遵义红、浙江小叶红、大田高山红等,其中除信阳红生产规模较大外,其它新兴红茶产量均有限.此外,由于红茶受市场追捧,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看好,全国各个茶叶产区均有小量试制与生产,如安溪的观音红、山东的日照红等.http://www.lincha.com/black-tea/
    在传统红茶产区中,福建具有带动作用.福建是红茶的故乡.近年来国内红茶市场火爆,福建红茶的创新发展功不可没,特别是“金骏眉”和“银骏眉”的出现,一直在引领和影响中国红茶市场的发展.据统计,2010年福建红茶的产量为4万吨,占全国红茶总产量的44%.其中,正山小种、坦洋功夫产量最大,占到福建产量的75%,白琳工夫、政和工夫也贡献了一定的量产.云南滇红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凤庆,2010年产量为2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红茶产量的22%,属于红茶产量较大的省份.湖北宜红受终端市场影响,规模一直处于萎缩状态,2010年全省红茶产量为15413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7%.而被列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的祁门红茶,经过近几年的恢复,2010年的产量仅为4000吨.
    在新兴红茶产区中,信阳红生产发展速度迅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信阳红的产量达到500吨,居国内各新兴红茶产区之首.
2、中国红茶加工
    中国红茶的加工工艺可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红碎茶.红碎茶主要用于出口和加工袋泡茶,原料以滇红和祁红居多;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近几年深受市场青睐,随着资源的整合和资本的进入,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的产能被不断推高,武夷山元正、坦洋工夫集团、川红集团、滇红集团、安徽国润、信阳五云等规模性企业开始发力.红茶的科技含量和创新也随之不断提高.譬如被市场热捧的“金骏眉”就是在正山小种红茶原有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成果.http://www.lincha.com/jinjunmei/
    随着红茶加工水平的进步,部分茶区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特别是个别绿茶产区,由于之前夏秋茶价格低、以致时有弃采的现象,现经改良加工为红茶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了茶叶利用率.此外,随着红茶产业的不断壮大,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工工艺的日新月异,更多多元化的红茶也即将面世.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目前全国红茶生产工艺整体落后.尽管近年来各地对茶叶加工设备设施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但是红茶从初制到精制加工几乎仍在沿袭传统加工方式,特别是红毛茶加工设备极为简陋,萎凋及毛茶干燥仍采取日晒,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此外,红茶采摘与加工的劳动力成本增长过高,原料供不应求,物价水平大幅上涨,正在威胁着红茶生产的平稳发展.
3、中国红茶市场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已日趋多元化,“红茶热”悄然兴起.红茶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而产生的独特保健功效,得到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的垂青;同时,作为时尚与品位的象征,红茶的品饮对城市白领、新生代等时尚一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国内红茶消费与供给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市场是生产的原动力.2010年红茶内销市场需求强劲,红茶消费量几近5.4万吨,加之商家的热推,国内近期红茶市场仍处于“求大于供”的不平衡状态,尤其是高档红茶,市场供不应求.由于红茶复兴不久,量产有限,因此很多红茶在当地即被消化,造成全国大部分市场销售的红茶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滇红为主,川红、祁红、宜兴红茶、信阳红等局部区域也有销售.在销售渠道方面,茶叶销售的主要渠道是批发市场、品牌专卖店、商超专柜,目前仍处于建设当中,也阻碍了红茶是市场的拓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有一定数量的红茶正在通过网络渠道完成销售.在品牌方面,由于目前红茶行业集中度不高,产量不多,质量不稳,制约了红茶产销规模的扩大,国内尚未形成强势品牌,滇红、川红、润思、元正、坦洋工夫、龙潭等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仍不足以影响整个内贸市场格局.
    在外销市场.受全球茶叶市场“红转绿”的影响,中国红茶出口市场显现下降趋势.主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联邦、香港、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红茶出口量为3.66万吨,比2009年下降了7.83%.
4、产品
    根据包装形态,红茶分为散装茶和包装茶.包装茶又可分为礼品茶、罐装茶、盒装茶、袋泡茶等.专卖店销售主要以包装茶为主,其中礼品茶最受市场欢迎,很大群体的顾客购买红茶用于礼品馈赠.而散茶则多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由于红茶生产区域广阔,加工工艺接近,外形大同小异,消费者认知不足,因此混交买卖的情况时有发生.
http://www.lincha.com/shop/
    按照产品外形,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红碎茶基本用于出口或者加工成袋泡茶,市场上比较少见;而工夫红茶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和品饮习惯,市面较为普遍.
5、中国红茶价格
    红茶的内销价格和出口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据统计,2010年中国红茶出口均价为2.18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7.3元/斤,而同期福建红茶“金骏眉”的价格却高达上万元一斤.价格悬殊的原因主要与红茶的加工工艺有关——目前内销市场基本以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为主,原料主要采用茶叶芽头,采集与生产成本较高.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开展的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材料推算,2009年国内红茶的均价约为50.48元/公斤,加权产量增长速度、通胀等综合因素,2010年全国红茶均价估算为75元/公斤.(附:金骏眉茶叶价格)
    价格是决定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目前热销的个别小种红茶品种产品卖价畸高,商业炒作迹象明显,市场投机气氛浓重,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开始凸显,扰乱了红茶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与利益.同时,外销价格低的问题仍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红茶的生产经营.近几年,红茶外销市场仍在继续萎缩.出口价格、厂家卖价无法实现合理的上升水平,而国内茶叶生产成本却逐年提高,挫伤了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红茶产品的积极性.
6、政策
为了贯彻党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实现农民增收,全国各主要红茶产地政府积极开展宣导工作.传统红茶产区在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力促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请进来”——引进和创新加工工艺,“走出去”——推广红茶产品和红茶文化.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方式,各红茶产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兴产区,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通过组织各种品鉴会、推介会等现代营销手段,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中国红茶后期市场研判
    2011年,由于受低温气候影响,大多数产区茶园开采延迟,导致春茶生产时间缩短,春茶产量减少,同时云南、安徽等主要红茶产区又受干旱影响,产量也有不同程度下降.预计春季红茶产量下降10%左右,但价格上涨比较明显,尤其是春季也是高档红茶生产的主要季节,2011年红茶春季价格预计上涨幅度在20%左右.
http://www.lincha.com/black-tea/
    但是谷雨过后,各地茶叶开始大批量上市,茶叶原料价格已开始大幅度下降,部分产区甚至已经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最近几年,各地大力发展的茶园已经开始投产,部分茶园也已进入生产高峰期,加上气候转暖,茶叶生产趋于正常,茶叶产量的快速上升将导致茶叶原料价格进一步降低.中低档红茶可以使用夏秋茶作为原料.由于红茶的热销使市场预期被一致看好,尤其是在可观的经济效益刺激下,全国各产茶区纷纷“绿改红”.预计2011年,红茶总体产量将继续出现快速上升趋势.此外,社会资本将大量进入茶叶行业,一方面壮大了企业的资本实力,提高了加工水平,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产品规划、营销方式,一方面也必将对提高产能起到极大的助推,因此后期所引发的终端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生产规模基本不大,而新兴的红茶产区近两年刚进入市场,发展仍需一个过程,影响力有限.茶叶生产企业“小、散、乱”的局面暂无改观,因此现阶段是红茶强势品牌缺位.随着政府的重视、社会资本的关注和资金的注入、企业的上市、资源的整合,未来中国红茶市场将出现若干家龙头企业,他们不但会引领市场发展,而且将带动整个红茶产业升级换代.
    中国出口的红茶多为红碎茶和原料茶,高档红茶主要用于内销.随着人民币国际市场升值,国内通胀压力加大,低档红茶出口面临量价齐减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的进一步融合,中国茶文化尤其是红茶文化将受到更多外国人的关注,加之中国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的优良品质与历史渊源,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与现代企业的国际营销,国际市场将对中国高档红茶出现需求.
四、中国红茶产业建议
    在当前红茶渐热的产销形势下,为了因势利导,防止产业的大起大落,通过认真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红茶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我们建议:
1、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色品牌
http://www.lincha.com/black-tea/
    特色是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在继承传统红茶特色的同时,主打健康生态品牌,努力在生产研发上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上不断精益求精,把做优产品质量当作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工作.从茶叶采制加工工艺入手,打造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引领时尚、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红茶品牌.
2、培育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
    不断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红茶企业“小、散、乱、弱”的状态,推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抓好品牌推广、产品展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提高红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3、捕捉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
   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红茶市场供求关系和消费结构变化,做好市场变化的预测预警,抓紧调整优化红茶产业结构和综合利用,创新红茶品种,大力开发饮品红茶、保健红茶、速溶红茶、凉水红茶、调配红茶、药品红茶和衍生产品的研发,不断拓展传统红茶用途,拓宽市场销售新渠道,满足红茶多元化消费需求.
4、坚持科技兴茶,建设生态基地
    充分发挥我国山地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红茶品质优良的优势,严格按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搞好红茶产区布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抓好老茶园的改造,推广选育良种和栽培加工新技术,建立标准化示范茶园和清洁化生产加工厂,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控制检测机制,制定标准,规范生产,确保茶叶的天然滋味与上乘品质,以求有限的茶园发挥最佳的效益.

上一个:国家农业部首批茶叶标准园创建单位名单

下一个:一斤大红袍多少钱,武夷山正品大红袍多少钱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