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第一章茶园概说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第一章茶园概说

 

 

  茶书档案

  书名:《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作者:林馥泉

  出版日期:福建省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室 1943年

  第一章: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第一章概说

第一章 概说 

  武夷固以山水奇伟得名,而山中所产岩茶又为茶中之奇品。自宋明以来,为朝野人士所尝识,历朝列为珍贡,游客雅士更不绝载之于文章,力事宣传,后人皆称之为天产,驰名天下。识者每不远千里,投掷重金,收为居家珍品。全盛时期年产五六十万斤,价值百万元以上,以区区一山之产,有此巨额收入,其影响社会经济可想而知矣。迩来地方多故,兵匪蹂躏,常量日减,自抗战军兴,海口被封,交通破坏,运销困难,茶市更呈不振之象。岩茶最大之外销市场如南洋群岛,近因日茶低价倾销,甚而有夺而代之趋势,以此天产若不加挽救,后患不堪设想。当局有鉴及此,故前有省茶业改良场设立,现有国省合营示范茶茶厂,全国茶业研究所均设址于此,且苏皖技艺专校前亦在此有设茶业专科,此均足示政府对此天产之重视,今后若能按照复兴计划逐一推进,则岩茶前途尚有重光之日也。 

  第一节 一般情形 

  1、地势 

  武夷山在闽北崇安县南二十华里地,位于北纬二七度零四十五分,东经一一八度零一分,发脉于西南白塔山,由笔架山一带迤逦百里逾超峰,棠芩融结而成,为横互闽赣边界武夷山脉之主峰。全山周围达二十华里,山高拔海逾六百五十公尺,有八闽屋脊之称。山之四面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外山环绕拱向,若仪卫然。山东北三里许为崇安镇赤石街,西南五里为前崇安分县星村镇,崇溪顺山之东南山脚而流,溪边数文即闽赣公路干线贯穿而过,非为黄柏溪亦沿山北麓而流汇集崇溪,交通可称便利。 

  全山有名峰三十六,奇岩九十九。峰之主要者如三仰峰、天心峰、大王峰、幔亭峰、仙掌峰、天游峰、大小藏峰、玉女峰。岩以虎啸岩、仙船岩、城高岩、马头岩、霞滨岩等为著。其峰钦下,岩石联属,形状不一,悬崖绝壁,峰峦岩壑,秀拔奇伟,高低俯仰,构成奇观。如山峰之最高处三仰峰端,向东朝望,岗峦起伏,均仰首趋东,正如万马奔驰。 

  水之主流为九曲溪,乃发源于三保山,奔注数十里,经曹裆合周杉二溪,过星村转入武夷。入山折流九曲绕转回折,长约二十余里,出山至山前渡合流于崇溪,穿公馆直泄东南。自山前渡起称为一曲,九曲次第逆流而上,九曲至星村上。溪之全势,自西南趋东北,而入山则纵横无定向。山回溪折,折复绕山,每曲胥成异境,岩上凝紫,溪水湛绿,奇山奇水,逐构成武夷名胜。 

  此外尚有坑水三条,即大坑、慧苑坑及玉华坑,均趋流向东,水小无可利用,且均为产茶主要地。 

  2、人口及社会组织 

  本山人口常年居家在山者,计四一八人,其中男二三二口,女一八六口,共属一保,直辖第一区赤石镇公所,称武夷保。全保七四户,分为七甲,每甲户数最多者十四户,专事农田耕作者十户,最少仅七户。专工从事茶业者二三户,茶农兼作者二四户,专事农田耕作者十户,其他如小贩、石匠、竹匠、管理寺院宫庙者计一七户。全山现有石匠五人(全盛时期一五零人)竹匠二人、木匠二人、泥水匠二人、桶匠一人,此外有寺院宫庙一四处,和尚三零人,道士八人。 

  除固定居民外,每年尚有临时茶工甚多,大凡产茶一百斤者,必须雇用临时茶工二四人。昔时茶盛,首春茶期,临时茶工数达万余人,现每年尚有千五六百人之多。此种临时茶工,制茶即来,茶期终了即返原籍,期间不过二十余日。茶山田地之耕作均为男子,女子平时治理家务,茶期充作拣工,工作均极勤奋,且能刻苦耐劳,性嗜赌成性,阴雨之日,各厂各户多次赌戏。 

  届民每五日下山赴市镇圩场一次,购买日常必须用品,除附近星村镇五六厂赴星村圩市外,大都赴赤石街圩市,盖各岩岩主茶庄多住赤石街,每乘圩日之便接洽一切。 

  保中对公共福利事业之设置组织,均付厥如,幸居民多系客籍,自江西上饶甚三五二区迁来,言语习俗相同,故乡情甚笃,尚能彼此互助,丧喜过从,鲜有纠纷之事发生。 

  3、物产 

  武夷山以茶为主产,山南山北均为茶园,或称之为茶山。详情当分述于下列数章中。山除茶而外,较低之山坑尚有水田三百八十亩,每年出产谷物亦为不少,据调查全山每年产达五百担,但较之消费量仍相差甚巨。其次茶园间作如甘薯,年可产约五十担,花生年产约二十担,芋年产约四十五担,其他如芝麻、黄豆、豆菇以及各类蔬菜产量亦甚可观,惜无精密统计。此等间作物,多为自身消费,出售较少。林木有松、枫、樱、杉、油桐等,每年出产亦不少,作为薪炭之杂木尤多。此外有竹笋甚多,惟均听任自生自灭,不加耕作,遍山皆是,可自由采取,各厂每春多以此供茶工佐餐。竹有毛竹(生于一曲毛竹洞)、方竹(遍山皆是)、双干竹(生城高岩寺后)筠竹(生章堂岩)大都利用为制造制茶器物极鲜出售。果实则有小李、山荔枝、仙桔三者,均生于大王峰顶,产量无多。药材则有石菖蒲、茯苓等,野兽也野猪、刺猬、黄麋、山羊、虎,有时亦见有野牛出没,禽则有雉、白鹏、鹄鸪,水产有溪鱼、坑蛙等。此外属花草之凤兰、百合、岩松等。 

  4、胜景 

  武夷拥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之胜,而溪流九曲,环流期间,构成山乡水国, 

  一山一水之处,均有茶丛繁殖期间,故于此一述。 

  武夷山峰峦岩壑,秀拔奇伟,高低俯仰,形状不一,有缜润如玉峭,有森锐如立笋,有端正拱揖如神人异僧,有秀丽娟好如艳妹静女,间亦有如楼台之突兀,城叠之周遭,亦有骏者如龙,踞者如虎,蹉者如獯,驼者如马,神剜鬼刻,怪伟瑰奇。苍古松林,点缀期间,若晓雾未收,则乱峰如没于波涛,号为云海,登高一望,尤属奇观。三十六峰名列下: 

  大王峰――西中溪北一名天柱峰又称魏王峰 

  幔亭峰――一曲下溪北俗名铁佛嶂 

  兜鍪峰――一曲下溪南一名赌妇石 

  狮子峰――西下溪南 

  玉女峰――二曲溪南 

  凌霄峰――二曲溪南 

  马枕峰――二曲溪南 

  钦袖峰――二曲溪南虎啸岩 

  �日峰――三曲溪北 

  小藏峰――二曲溪南即仙船岩 

  大藏峰――四曲溪南 

  上升峰――三曲溪北又名紫峰 

  隐屏峰――五曲下溪北 

  玉华峰――四曲溪北 

  晚对峰――五曲下溪南俗称弥勒峰 

  接笋峰――五曲下溪北一名折笋岩 

  天柱峰――五曲下溪南 

  文峰――五曲下溪南一名更衣岩 

  仙掌峰――五曲下溪南 

  天游峰――六曲溪北 

  三仰峰――七曲溪北即武夷最高处 

  苍屏峰――六曲溪北 

  天壶峰――七曲溪北 

  次言水景,或绕转回折,苍屏碧湾,映成奇景,九曲溪属也。或流向深潭幽邃清淙。如流香涧、卧龙潭。九曲溪自入山至山前渡为一曲,可仰望大王幔亭名峰。浴香潭以北为二曲,可俯视印石,平观镜台,仰望玉女峰、翰墨石、太子头、老虎头,均为二曲胜景。雷磕上下为三曲,可瞻仰小藏峰下之架壑船。卧龙潭至古锥滩为四曲,有卧龙潭、金鸡洞、虹桥板、仙钓台、仙人床、题诗台、试剑石诸胜踵,御茶园亦设于此曲溪边。平林渡为五曲,朱子祠、接笋峰、司马泉、盐仓、米仓、仙膝跻均在此曲。老鸦滩为六曲,有仙掌峰、空谷传声、老鸦石诸景。赖控滩以下为七曲,有城高岩、金鸡社、上水龟、禅立石、象峰诸景。芙蓉滩东西为八曲,狮子山下水龟在此曲溪边,且可仰望品字岩、观音石、灵芝石诸景。过此浅滩即属九曲,可仰望灵峰、白云洞。过此即抵星村镇。 

  第二节 产茶环境 

  武夷岩茶质之优异,虽因茶树品种之优良与经营方法之合理化有以致之,但得天独厚之处仍属不少,举凡地势、土壤、气候等天然条件,均足影响产茶之良况,以论地势,武夷岩茶可谓以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岩骨坑源所滋,品其泉洌花香之胜,其味甘泽而气馥郁。以论土质,则疏松润泽,即不至过粘而排水不易,亦不至过砾透通,此均适宜架根植物如茶树之丛生。气候稍带寒冷,降雪不常,山高气爽,暑天不至酷热,四季云雾环绕,降雨适量,且因山峰高耸,岩壑之间日照不长,亦均为茶树生育之理想条件,且以山水之奇,茶则信相得而益彰。 

 

 

 

  1、土壤 

  茶树之生育及品质所适宜的土地为壤土,以表土深富养分而有机物多,空气流通而不失干燥,常保有适量水分之理学的性质适量处所,此土质上之条件,武夷山中之土均可得,据汪缉文先生之调查,武夷山地质系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斑岩凝灰及黑灰色之页岩,页岩内含白垩纪甲壳类化石。中部为砾石、红砂岩、黄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大抵火山岩类皆坚实、页岩脆弱、坚实相间,侵蚀之后,遂成悬崖绝壁,峰峦岩壑,乃构成武夷名胜。上部为流纹岩。今就山与平地略述武夷茶园土质于后: 

  山地茶园:属山地茶园之土质可分青狮系与企山系两系。前者以山之西部腹地青狮岩为代表,后者以山东北麓企山高地为代表,兹分述之。 

  (1)青狮系:仅此于武夷名胜区,母岩为火山砾岩,间夹红砂岩及页岩,属白垩纪武夷层中部,地形崖头起伏突兀绵交,奇形怪状,岩层向西北倾斜,高度在七百公尺海拔,倾斜角约于二十度,本区西部受花岗岩侵入掀起。倾斜复转向东南,本系土壤分布于倾斜面或山凹坡地,冲刷作用一般均小。土壤为砖红化作用发育,因山区内湿度既高,土壤持水率又大,土壤中铁铝氧化物脱水不烈,故属黄壤。未垦地野生覆蔽植物浓密,表土略受灰化作用。土壤深度一般在三尺以外。剖面情形,则表层多为灰色或黄色砂质壤土,亦有属壤土者。粒团构造疏松,富于砂粒,酸度在五至六间,层厚二寸至九寸。第二层为黄色粘壤核状构造,蓄水率强,土块干时坚硬,酸度约在五点五成左右,强者亦有在四成左右者。层厚变化甚大,约在九寸至二尺五寸间。第三层为土壤母质,质地粘重,间杂有半风化卵形砾及砂粒,土体虚隙染有棕色及黄红色斑纹,酸度最高者可在四成以下。 

  本系土壤垦成茶园殊少,据称此种黄壤不宜植茶,其原因或系土性粘密而蓄水率过高所致。茶树生育难臻优良,品质因之减低。然就地势之较坦与广整,且冲蚀不甚者而言,则培肥较易,植物营养份含量必不可较冲蚀激烈者为半,故此种观念不无传统的错误。因岩茶为武夷名胜区特产,必须缘岩栽种,所谓方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1],然本系土壤之地位,一般相距突兀岩壁,约在数丈以外,似为被以不宜种植岩茶之主因。然名胜区内地形复杂,土地零星,欲求发展茶园,唯有尽量利用本系土壤,所见本系土壤垦辟之茶园,大多不成阶形,盍坡度既不大,而植茶者亦不重视,此种土壤所产之茶,不愿多投资,故冲蚀不免。剖面性状,除原表土已不存在外,各层大致与未垦地相似,如表层为黄色或苍黄色砂质壤土,砂粒及石砾较多,故颇疏松,酸度增高可致四成左右,层厚可一尺至一尺八寸。第二层质地紧密,棕黄色壤粘土块状构造,酸度较表层骤低,约在五层左右,层厚不等,全部面深度约在二尺以外,其在凹坡者可深过四尺,在广灵岩、青狮岩、天心岩、蟠龙岩、磊石岩等附近均可见之。 

  (2)企山系:本系母岩完全与青狮岩相同,但为崩积所成之淋余土壤,位于岩崖壁脚之谷地,或坡度在三十度以上之倾斜面上冲蚀最盛。剖面发育颇不完全,其母岩之棕红色,列为棕壤类。以在示范茶厂第一茶区所在地附近之企山首先发现,因以此名,武夷名胜区内各处均可见之。其未垦地剖面情形,表层为砂质砾土,灰棕色极松散,层厚四寸至十二寸。第二层泥质增加,小粒构造,颇疏松,酸度约在四至四点五成左右,层厚四寸至八寸,第三层为紫棕色,块状构造,杂有半风化母岩,及巨块石砾,酸度约四、五成左右,层厚一尺外。全剖面深刻二尺以外。本系土壤被认为栽植岩茶之标准土壤,已大部分利用植茶,茶园大部筑有坚固阶形园地,每四五年,加覆同系土壤之表土(即取于未垦地),行客土法以补历年冲蚀损失,故茶园土壤之剖面情形特殊。表层二三尺间,土壤形状颜色完全一致,均系紫棕砂粒及小砾块,疏松透水性甚大,酸度约在五成左右。第二层除泥质稍厚外,其余均与上层同。 

  本系土壤宜于植茶之原因,大致因傍近岩崖绝壁,茶叶受“山岳精华”增高品质。实际上武夷名胜区内幽邃阴湿,尤以傍崖峡谷为甚,且岩泉点滴,终年不息,至土壤无时不在饱湿状态中。倘土壤过于粘重,渗水不良时,茶树生育必受阻碍。因地制宜以疏松为特征之本系土壤,遂得广为利用矣。然本系土壤肥力瘠薄。乃在意想之中,且因地势关系,冲蚀激烈,故客土法应运而起。客土来源仍为附近本系土壤未垦地之表土,土壤肥力亦得籍此加增。据汪辑文先生意见,不妨改用青狮系之表土,除肥力增加可较多外,且增加土壤粘结力,以减冲蚀速度,则客土期间亦得展长。但本地传统观念,武夷岩茶忌用黄土,然如此是否有减茶叶品质,尚待研讨。此种土壤见于佛国岩、弥陀岩、水濂洞、慧苑岩、竹窠岩、桂林岩、福龙岩、兰谷岩、九龙窠、蟠龙岩等处。 

  2、气候 

  气候影响茶树生育与制成品质之优劣至为显然,自不待言。武夷山虽地势稍高,唯因攀岩耸立,深谷万丈,茶树生长于山凹岩壑之间。以论日照:则当比平地时间为短,间有少许终年不受日光直射。以论霜雪:每见山巅满积,惟深谷岩壑之处,尤未可见。以论湿度:则岩泉点滴,终年不绝。以论劲风:更无从加害。是以冬季走入山中,每见青草油绿,花香鸟语,真不知山外尚有严冬。凡此种种,皆为岩茶得天独厚者。惜山中无测候之设备,一九四零年省气象局与山麓企山设立测候所,从事精密测计,自是年十一月开始之作,迄今未及一年,是以较精确之记录仅有数月。关于年雨量平均,则崇安县政府历年已有记载。平均温度乃得于邻县浦城之记录(该县成立气候所有年),大致相差仅摄氏半度左右。兹将平均温度及年雨量列后: 

  平均温度:摄氏一七点九(浦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零年四年平均数) 

  年雨量:一九四一点二公厘(崇安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零年四年平均数) 

  第三节 产茶面积及其分布情形 

  武夷茶业全盛时期虽已过去,但今日吾人倘身屐武夷山中,偶遇一山一水之奇。莫不有茶丛繁殖其间,推多野草杂木竞相生长,茶丛已无生长余地,仅留老头伸嫩枝二三,叶则稀疏萎黄,足见全盛时,全山稍可利用之地概辟为茶园。若论风景较为秀丽之处,地稍肥润荫湿者,虽悬崖绝壁,岩主无不别出心裁,凿阶而上。于半岩壁或岩壑之处,砌石筑墙,移土以植。是以茶名之中常有名之曰“半天夭”“不见天”“过山龙”“石乳”“白吊兰”等,多系因地而名者。盖从业者寻优探奇,务令茶以岩名,岩以茶名。但全山产茶面积素无精确统计,今年崇安县举办土地编查,武夷山各厂茶园虽经一番测量,惟恐茶丛过于零星难以精密,今就已丈面积统计,全山产茶面积共达六千零五十市亩(包括各岩厂附近茶园惟面积无多,而经开垦植茶,现已荒芜未经测丈者,据山老茶师数人相告其面积不下现有者半,以笔者所经之四十六岩厂实际情形而言,老茶师之相告该不为虚,如是则昔时武夷茶山面积当在一万市亩以上。 

  次就地形略述茶园(tea plantation)之分布情形于后 

 

  武夷重要之产茶地多在山坑岩壑之间,产茶最盛而品质较佳者有三坑,号武夷产茶三大坑,即慧苑坑、牛栏坑及大坑口是也。所产之茶称为大岩茶。为品茶家所重视,慧苑坑所属岩厂自坑口计起有桂林岩、青云岩、苓脚岩、幔陀上下厂,霞宾上下厂,水濂洞内中外三厂,慧苑岩东西厂,竹窠岩、景云岩、三仰峰等,倒水坑之天井厂亦系此坑之支流。牛栏坑,坑宽而短,兰谷岩、宝国岩属之。大坑口主要岩厂有神通岩、宝珠岩、天心岩之九龙窠等,其他岩厂垦辟茶园在此三坑亦属不少,惟茶厂厂址不在此三坑,故未一一列入。此外岩厂分布于九曲溪者,计有庆云岩、御茶园、文公祠、天游、桃源洞、品石岩、鼓子岩、白云岩等,分布在三坑两涧者有福龙岩、广灵岩、宝石东西二厂、玉华岩、佛国岩、碧石岩等上列溪坑所产为中岩茶,除此而外沿黄柏溪及崇溪属武夷范围内,如会仙、蜂窠、双凤等厂茶园尚不少,利用山脚溪边沙洲种植之洲茶,惟素不被重视。目前除三大坑而外大半荒芜。属于山巅或平坡土质稍逊或地域较偏远者几全荒芜。兹就一九四一年各岩产茶量为根以估茶山分布情形如下:属三大坑者占百分之四十八,三涧坑占百分之十八,九曲溪占百分之十四,其他岩山占百分之十二,洲茶占百分之八。以茶树品种而言,水仙、乌龙以及较名贵者均产于山凹岩心之间,其他多为普通之菜茶。 

更多关于林馥泉先生《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的连载: http://www.lincha.com/tag/%E6%9E%97%E9%A6%A5%E6%B3%89/

    林茶网声明: 鉴于有网友认为本质转载林馥泉先生的著作内容及台湾陆羽茶艺图文资料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用官方Email发送具有法律效力的pdf声明文件至林茶网官方法务email:law@lincha.com,根据WIPO千禧年数字版权法,本站享有“通知删除免责”的权利。


上一个:安溪铁观音起源

下一个:浙江安吉白茶获世界茶联合会的世界佳茗大奖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