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武夷岩茶白鸡冠

武夷岩茶白鸡冠

白鸡冠
白鸡冠茶是什么茶?
白鸡冠是武夷山四大名枞之一.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后山的茶树,芽叶奇特,叶色淡绿,绿中带白,芽儿弯弯又毛绒绒的,那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名白鸡冠.明朝的一则“鸡冠”治恶疾的故事,使得白鸡冠茶声名大震.每年5月下旬开始采摘,以二叶或三叶为主,色泽绿里透红,回甘隽永.
  白鸡冠茶树学名(C. sinensis cv. Baijiguan),属于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 体.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成茶外形紧结,色泽墨绿带黄,香气细长有特别幽长之感;滋味醇厚较甘爽,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亮,红点点泛现.
  白鸡冠制成的茶叶色泽米黄呈乳白,汤色橙黄明亮,入口齿颊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人们就称这棵茶树为“白鸡冠”.

白鸡冠茶叶
    白鸡冠的前世今生,白鸡冠是什么茶?
    白鸡冠原产于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观白蛇洞,是武夷岩茶十大名枞之一,相传是宋代著名道教大师、止止庵主持白玉蟾发现并培育的.白鸡冠主要作为该庵道士静坐修道的辅助调气养生茶饮,相对于武夷山天心寺发源的“佛茶”——大红袍,白鸡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叶色淡绿,幼叶薄绵如绸,树梢顶芽微黄且弯垂,茸毫显露似鸡冠,故得雅名.其干茶有淡淡的玉米清甜味,回味极长.
    道茶须道饮
     白鸡冠作为“道茶”,必须遵从道家“红泥小火炉”的煮茶方式,方能激发白鸡冠的行气解表的功效、启动其真韵;静下心来,从道家的 “气感”及“无为”中去品茶,我们方能体会到白鸡冠作为“道茶”的“无味之味”;无味之味,亦是极致之味.
    饮用白鸡冠,通常会出现周身煦暖、手心出汗、排尿量大,进而身心通泰的感应,这恰恰验证了白鸡冠作为“道茶”以茶调气、行气通脉的特殊功效.
  “山氏”粗盐煮茶法——白鸡冠专用:
    泥炉文火,注冷水入炉,待水热如“鱼目”时加盐(粗盐为佳,三五粒即可,不易察觉的咸是为了更好体现白鸡冠之清甜),水开如“涌泉连珠”时投茶,水如“腾波鼓浪”则可注入杯中饮用.
    孙康荣,别号老山,福建知名茶商、北京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茶文化课题组成员、武夷山系茶文化研究者,长期经营老字号“公泰茶庄”(1941年创办),对中国茶文化尤其是对武夷岩茶和红茶文化具有独到的理解与感悟.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八百年前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发现培植出武夷名枞白鸡冠,并在武夷山止止庵内畅饮后写下佳句.八百年后,公泰茶庄庄主老山致力推广武夷道茶,并深研古法,挖掘出“道家煮茶法”.
昨日恰逢农历三月十五白玉蟾诞辰,老山特为《茶周刊》茶友说说白鸡冠,教你如何“于无味处见真味”.


上一个:武夷岩茶铁罗汉

下一个:武夷岩茶水金龟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