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 附篇名人咏武夷茶诗武夷采茶山歌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 附篇名人咏武夷茶诗武夷采茶山歌

[page]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名人咏武夷茶诗[/page]

书名:《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作者:林馥泉
  出版日期:福建省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室 1943年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 附篇诗歌(poems and songs)

三、名人咏武夷茶诗
  谢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夤
  武夷春暖月初圆,
  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
  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
  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
  晚铛宜煮北山泉。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
  家家喜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
  缀玉含珠散嘉树。
  终朝采掇未盈澹,
  唯求精粹不敢贪。
  研膏焙乳有雅制,
  方中圭兮园中蟾。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
  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
  紫玉瓯心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
  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
  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
  输同降将无穷耻。
  吁嗟天产石上英,
  论功不愧阶前蓂。
  众人之浊我可清,
  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
  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
  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
  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千万,
  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
  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咏茶
  宋·苏轼
  君不见,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腹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咏头春贡茶
  元·刘说道
  灵芽得春先,
  龙焙收奇芬。
  进入蓬莱宫,
  翠瓯生白云。
  圾诗咏粟粒,
  犹记小时闻。

  咏武夷茶
  元·杜本
  春从天上来,
  嘘弗通宾海。
  纳纳此中藏,
  万斛珠蓓蕾。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
  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
  已产灵芝又产茶。
  见贡头春漫成

  明·苏伯厚
  采采金芽带露新,
  焙芳封裹贡枫宸。
  山灵解识君王重,
  土脉先回第一春。

  酬蓝茶仙见寄先春
  明·邱云霄
  灵雨开仙圃,
  春风长玉芽。
  摘来旗叶卷,
  封处墨题斜。
  品落龙团翠,
  香翻蟹眼花。
  欲移三径地,
  从此遍栽茶。
  蓝素轩遗茶谢之
  御茶园里春常早,
  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
  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
  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
  注烹仙掌露华香。

  堪翁送茶
  翡翠春巢瑶圃枝,
  欣看雀舌展新旗。
  翁中存有经年雪,
  人鼎休传到党姬。
  寄容庵弟索素茶
  仙种先春仙已去,
  采春长梦望仙亭,
  老来仍抱通灵癖,
  雪水空留满瓦瓶。

  闽茶曲
  清·周亮工
  御茶园里筑高台,
  惊蛰鸣金礼数该。
  那识好风生两腋,
  都从著力喊山来。
  一曲休教松枯长,
  悬崖侧岭展旗枪。
  茗柯妙里全为崇,
  十二真人坐大荒。

  谢送武夷茶
  清·彭定求
  芒履何缘到武夷,
  拣芽相饷等琼枝。
  却宜鸿渐烹泉日,
  绝胜龙团作饼诗。
  石鼎香浮涵素液,
  冰壶色映净炎曦。
  使君风味情如许,
  续取瓯梅唱和诗。

  谢王适庵惠武夷茶
  清·沈涵
  雀舌龙团总绝辟,
  驿书相饷意偏殷。
  香含玉女峰头露,
  润带珠帘洞口云。
  不用破愁三万酒,
  惭无挂腹五千文。
  呼童携取源泉水,
  细展旗枪满座芬。

  武夷茶
  清·陆延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
  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
  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
  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
  雀尖龙团取次分。

  茶歌武夷茶歌有序
  明吴栻杂志云:“茶歌音最凄婉,每一声从云际飘来,令人潜然坠泪”吴栻未必能动人如此也。许秋史曰:“建属诸乡妇孺皆能之,不独山中人”及见其词,殊鄙俚,不堪寓目。暇日,因采山中,故实仿其音节,以竹枝浪淘沙调谱之。按武夷棹歌,唱自紫阳。其后和者数十家,皆陈陈相音。若茶歌实为唱调,但宋时武夷茶事未起,故朱子以山水间情,寄之棹歌。然九曲溪中,棹即实不解讴吟也。茶歌本山中所耘,惜古今诗人,俱未之及。
  自愧下里靡词,殊非韶护遗音,
  没有作者,聊以此为发轫云。
  幔亭峰前云气迷,万年观里草萎萎,
  秦时日月汉时祀,问着山翁都不知。
  虹桥一段隔千重,几见曾孙沧海尘,
  若说神仙长不死,山头遗蜕是何人。
  断礍残碑满草莱,金龙玉简久沉霾,   洞天也自沦灰劫,岂独人间世可衰。
  银膀辉煌御墨毕,闽南阙里鲁东家,
  县官那解修祠祀,但索文公手植茶。
  五曲隐屏书院,康熙时,御赐学达天性区,今颓废已极,祠祀久缺。春间置茶焙于此,尤以秽亵,
  相传旧有文公手植茶一本,山僧不胜诛求,潜以沸汤之遂枯。
  山南观宇半流源,山北钟鱼日渐喧,
  只为清源留梵种,山中洞亦冒清源。
  武夷向多道院,绝少僧庵,近则道院衰而僧庵盛矣。又山北诸盛,如弥陀清源福井皆后出,住僧悉漳泉人,清源、温陵名山也。
  御茶园废几多年,风饼龙团制不传。
  无复灵芽湛银线,春雷空发喊山泉。
  水茶宋时贡茶之绝品,拣嫩芽剔取其心,清清泉中,如银线一缕,尝读无名氏北苑别录云:“天下之理,未有不相须而成者。有北苑之芽,则有龙井之泉,亦犹锦之于蜀江,胶之于阿井”。按造团茶之法,须用水涤净,然后入甑,孰复淋洗数四,乃上榨,出其膏,柯杵瓦盆,酌水研之,皆有度数,自十二水之十六水为准,故制茶又须清泉。又按北苑故事,啟蛰以牲牷致祭,枞金代鼓,齐声喊曰:“茶发芽”泉乃涌出。故凤凰山有喊山泉。元置官焙于武夷,亦修北苑故事,至今御茶园侧,有井一泓,土人亦名喊山泉也。
  饼茶存末不留膏,泻醴何堪但哺槽,
  高榨压成干竹叶,悬知陆羽定号咷。
  宋黄儒品茶要录云:“榨欲尽去茶膏,膏尽则有若干竹叶之意”。又云:“昔者陆羽号为知茶,然羽之知者,皆今之所谓草茶,何哉。如鸿渐所谓蒸荀并茶畏流去膏,盖草茶味短而淡,故惟恐去膏,建茶力厚而甘,故欲去膏”按此论造团茶之法,今之茶叶正饮其膏耳。
  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酽桂微辛,
  何当更续歌新谱,雨甲冰芽次第论。
  各种之奇者,红梅、素心兰、及木瓜、肉桂。红梅近已枯,素心兰在天游,其真者余未得尝。肉桂在慧苑,木瓜植弥陀大殿前,其本甚古,枝干捲曲,类数百年物。余初疑木瓜味酸,最不宜茶,及在蓝上舍重庆家饮之,初入鼻,微有木瓜气,及到口,但觉其甘芳留舌本,半日尤津津,细咀之并无酸意,此其所以奇也。若膺者则以花蕊熏焙,反夺真味,不足贵矣。又按古人茶录茶谱诸书,皆论团茶与今制法不同。武夷诸名称,品目及众,拟作今茶谱以续陆熊黄之后。
  翠厂丹崖隐士家,半譃榛荠半开畲,
  五百年来山脉死,更无耆旧卧烟霞。
  武夷茶盛于元,然隐屏书院犹置山长以领祠祀,至明罢贡,而精庐名墅、所在不乏,今皆无片椽半瓦之余矣。
  自从茶荈远流传,逐使山林溷市尘,
  独有山林茶害鸟,声声哀怨似啼鹃。
  茶害,鸟名,呼茶害二字甚清,三月间遍山皆此鸟。土人云:“昔有茶厂妇为夫所虐死,化为鸟,犹不忘故夫,故呼茶害以相警耳”。余曰:非也,茶山之害于今为烈矣。此鸟其得气之先者与。

  茶市杂咏
  衷干(崇安藉今尚在近改编武夷山志)
  清初茶市,以下梅为盛,星村次之。福非通商后,始由下梅迂赤石,商贾云集,颇称繁盛。乱后一落千丈,令人有今昔之感。追而记之,亦白头宫女在间坐说玄宗之意。
  闻到东坡辨士宜,郝壑移种上林枝。
  如将历史从头数,请向长安问可之。
  南唐时建茶始盛,建茶衰,而后武夷茶继之,故童衣云武夷茶新考有武夷茶之种制,当在建安茶后之语。不知建茶实出自武夷也,苏轼叶嘉传云:“曾祖茂先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云。”由是观之,郝源茶之武夷移种可知,虽此传为游戏文章,不足为据,然其先后影射,自有踪迹可寻,若能旁征以实之,不可谓非武夷茶史上之新发现也。胡浩川武夷茶史微谓唐郑谷之徐夤惠腊面茶诗为武夷茶最古之文献,似矣。然考孙樵送茶焦刑部书云:“晚甘侯十五人,遣待斋阁,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丹山碧水为武夷之特称。唐时崇安未设县,武夷尚属建阳,故云。然则此茶出于武夷,已无疑义。孙樵元和时人,先郑谷约七十年,可知其字也。所谓最古之文献,其在斯乎。史征所引武夷杂志,当作武夷杂记,明末新安吴栻撰。史征谓作者当与蔡君谟为友,年事或稍晚,误。
  漫谈各种重黄毛,尚有龙团价格高。
  猴子风流传海外,白云深处看红袍。
  毛猴茶名,有黄白两种,出松溪,龙团则宋时珍品也。宋刘屏山诗云:“犹有清饞未已,茶瓯日食万钱”。清章朝栻诗云:“多者馈盈箱,少或进数片,询其价几何,卑之亦一绢”,其贵重可知。三一学校校长陈世钟云:“英谚谓十八世纪相传武夷大红袍,生高峰之上,人迹不到,以猴子穿红袍采之”。然大红袍产于现代,当时有无此茶待考。
  清初贸易在梅溪,贩得毛茶价颇低。
  竹筏连云三百辆,一蒿归去日沉溪。
  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辆,转运不绝。
  腰缠百万赴夷山,主客联欢入大关。
  一事相传堪告语,竹梢夺得锦标还。
  清初茶业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赴河口欢迎。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态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算别去。乾隆间,邑人邹茂章以茶也起家二百余万,妻林氏,多所相助,俗称:“氏为鲤鱼精转转世,茶箱经所抚摸,即利市三倍,及年高抚摸几遍,即以竹梢鞭之,否则有倾舟滞售之患”云云,虽属神话,然可想见林氏精勤干练,有巴家妇之风焉。福州通商后,西客遂衰,而下府、广、潮三帮,继之以起。
  雨前雨后到南台,厦广潮汕一道开。
  此去武夷无别物,满船春色蔽江来。
  道光后,邑人业茶者,只红茶数家,青茶均由下府、广州、潮州三帮经营之。下府帮管晋江、南安、厦门等处,而以厦门为盛。汕头经潮州帮,广州帮则统香港而言。首春由福州结伴溯江而上,所带资本,几百数十万。
  高楼仿佛住神仙,近水遥山落槛前。
  羡杀庸奴多艳福,夜深常伴百花眠。
  茶帮建公所一所,花香鸟语,风景宜人。乱时,军队以与防务有碍,毁之。
  一团小凤尽垂髻,玉手拈来细细挑。
  博得青蚨携伴去,钗光鬓影似归潮。
  首春四乡妇人,多赴赤石拣茶,共约千余人。散工时,钗光髻影,几如潮涌,每人一日可收益五角至一元。
  宜兴春暖尽瑶膏,小小茶杯具兔毛。
  莫到诸生终落拓,今朝已试大红袍。
  茶壶以宜兴为尚,茶杯小巧,不堪一吃,此袁子才所谓饮人如饮鸟也。然气香味甜,不必以多为善。且茶愈佳,则消化力愈强,多饮亦能伤胃。大红袍为山中第一妙品,树仅两本,年约收茶十两,至为宝贵难得。市上所售,皆仿品也。出天心岩九龙窠。
  花晨月夕启琼筵,处处芳名列锦笺。
  记得郇厨多异馔,一盘烤肉十千钱。
  茶客均自带厨房,广州帮尤以烹调著声,每席数十金,以烤猪刀翅为上品。
  沿街市井快当风,几曲胡同四面通。
  午后常闻招手语,家家雀跃响叮东。
  手谈多从下午起,入夜尤盛。
  夕阳初下月如弓,到处笙歌绕碧空。
  燕燕莺莺春似水,几疑身在广寒宫。
  首春校书堂集,几百数十家,傍晚衣香鬓影到处撩人,颔之则歌喉宛转,音乐争鸣。天官开矣。校书售唱谓之开天官;陪牌谓之出堂。陪牌者,打牌时招其一陪也。
  红云旭日画图开,半入烟霞半染埃。
  醉后海棠犹未起,清风已送市声来。
  夜眠迟则晨起不早,举女子以概男人也。
(更多连载http://www.lincha.com/tag/林馥泉/ )

[page]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武夷山采茶山歌[/page]

书名:《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作者:林馥泉
  出版日期:福建省农林处农业经济研究室 1943年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 - 附篇诗歌(poems and songs)

附篇
四、武夷采茶山歌
    武夷茶工生活至为困苦,茶季开始,工作日以继夜未稍休息,茶青最盛之日,茶工一日工作每连达二十四小时,工作二十小时者。全茶季少有例外。工作既苦,饮食又欠丰裕,笔者曾参与三年茶季之实际工作,茶工生活之苦,深为体会,每感彼等过非人之生活,甚为不平。茶工在工作中所受之痛苦,常由彼等所唱山歌表达出来。武夷山歌不下百余首,每一茶工,均能信口唱出数十首,间多数与制茶无关,为男茶工自编侮辱女茶工者,多俗而淫荡不足收集。间亦有不少与制茶有关者。此等茶工,自晨曦初启,即须上山采茶,翻山越岭,登崖入谷,工作之际每以山歌和应,尤以深夜工作,精神与肉体至为疲乏时,信口哼唱山头,无异于彼等以兴奋剂。山歌为民间文学之一种,就不以与采茶有关,亦极有收集之价值。笔者因言语相通,收集工作较为便利,就百余首之山歌中选出十五首与采茶有关者,附载于后。

一、想起崇安无走头(一),半夜三更爬山楼(二),

三捆稻草打官铺(三),一枝杉树做枕头(四)。

此首系描写茶工睡的痛苦,武夷在崇安城南十五里,故未提武夷,仅述崇安,(一)“无走头”即没有去的价值的地方,(二)茶工每工作至深夜始可上半阁休息片刻,(三)“官铺”即铺于楼板上统铺之称,每铺睡八人。

二、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卤菜半碗盐(一),

茶树脚兜赚饭吃,灯火脚兜赚工钱(二)。

(一)包头对待茶工甚为刻薄,每日三餐,饭菜仅给予一碗卤菜,茶工因菜量过少,每添盐下饭,抗战后因盐运输困难,此句已改为“半碗卤菜没有盐”。(二)茶工日以继夜工作,所谓灯火脚兜即夜半燃灯炒茶于灯火之旁。

三、清明过了谷雨边(一),想起崇安真可怜,

日日站在茶树边,三夜没有两夜眠。

(一)“谷雨”后武夷茶季即将开始,茶工多属江西上饶籍,均须于谷雨后三数日来崇工作。

四、清明过了谷雨边,打起包袱走福建(一),想起福建真可怜,半碗卤菜半碗盐,有朝一日回江西,吃碗青菜赛过年(二)。

(一)福建系江西籍茶工对制茶地崇安之称,(二)此句意即平素民间过年无不丰珍美味,如回江西吃碗青菜,比武夷制茶期间所吃的来得有滋味,比过年时的山珍海味来得好,在茶季膳食之苦可以想见。

五、采茶不多盘腿坐(一),那敢拿旗打大锣(二),头等工钱我不要,(三)看你包头奈我何。

(一)武夷采茶茶工工资系以采茶数量多少,包头每出其茶工意外予以过量,经几次过量后再平均评定等级给价,此句意即采茶即无多索性不采,坐在茶园休息。(二)采茶工除以采茶多少给工资,采量最少之茶工除取最少之工钱外,且须于包头过量之日采最少者,应一手执红旗一手打锣回厂,以示警戒(请阅第五章第四节)。(三)采茶工工钱分等级采茶不多者头等工资当无希望。

六、采茶要采瓜子高(一),低了头来弯了腰,好好丑丑采几把,头等工钱是你要。

(一)茶青贵在嫩采,所谓瓜子高即茶青中较小较嫩者。

七、采茶朋友莫心焦,卷腰曲背莫性燥,好好丑丑采几把,头等工钱妹包稍(一)。

(一)拿了头等工钱的茶工,甚为光荣,易得女茶工之喜爱。

八、高山作屋花门楼(一),生个儿子做包头(二),掩鼻掩眼来做青(三),

装聋作哑来看焙(四),跳手跳足带山舅(五),扎手扎足做饭头(六)。

(一)制茶厂多建于山上,多建庙宇式,花门楼即雕刻有花纹之楼房。(二)茶工甚看重包头,每一茶工多希望彼能做包头,此句即识技术较差之做青师傅。(四)茶揉捻后即须入焙房焙之,揉茶工将茶由一小窗送交焙师傅,必须叫喊,焙房内须应声接下,此句即讥焙师傅有意与揉茶工作对,有时不予接茶,妨碍揉茶工作,(五)揉茶工每日须由一带山茶师率领上山,由带山师傅指定茶园,始可采摘,故带山茶师每日必须登山越岭忙碌不休。(六)“饭头”即全厂之伙夫,工作最忙最苦,每日时须扎手扎足,形容其忙碌终日,无稍休息。

九、烧火师傅烧大火(一),炒青师傅要磨锅(二),揉茶师傅快快揉,

看焙师傅来开火(三),簸茶师傅快快簸,簸到黄片没一个(四)。

(一)炒茶时炒锅须烧大火,使锅变红,始可炒茶。(二)未炒之前,锅刚烧热之时,即须用小蛋石磨锅,以免茶精沾于锅中,影响茶叶品质之劣变。(三)茶揉捻后即入焙房焙之,掌理焙茶师傅即须调节焙火之炎弱。开火即将焙窟中之炭火翻开,使火旺盛。(四)黄片即老茶叶,无法揉捻之茶叶,做茶时均须拣尽黄片,使制茶纯粹美观。

十、一头包袱一头伞,打扮情哥走崇安,采了头春下了山(一),有钱无钱妹喜欢。

(一)岩茶多仅采首春茶,下山即制茶结束,将茶运下武夷山交与茶莊。

十一、武夷山上茶厂多,那个茶厂不唱歌,包头说我好快活,眼睛爱困无奈何!

十二、走厂不走包头厂(一),包头老板无商量,三餐要吃无菜饭,肚子饿成灯笼样。

(一)武夷茶厂分有“包头厂”与“东家厂”,包头厂因为岩主包工制茶,力求开支节省,故茶工饭食较差。东家厂因岩厂己有,包头即为岩主,对待茶工较好。

十三、采了头春下了山,打个山歌好散班(一),今年几个搭得好,明年调拢作一班,

(一)茶工由江西上饶各地招之而来,茶季结束分发工资遣散。

十四、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躬(一),年轻躬了靠双手,老来躬了昔竹筒(二)。

(一)昔时包头因茶价高,工资收入甚丰,故不惜耗费,在山溺于饮赌,一年辛苦所得每花于一时,故岩土包头多数为躬,(二)“昔竹筒”,即做乞丐背竹筒要饭意。

十五、窝在江西觅食,不往崇安采茶,三餐硬饭难吃,高山峻岭难爬。

五十八两大称(一),二分工钱难拿(二),欲问此是何厂,就是傅月生家(三)。

此首为一茶工所作,原不是山歌,但因描写茶工痛苦至为迫真,后面诵于武夷茶工间,故集之。
(一)五十八两称系厂主剥削采茶工所用不合法定之伪衡器,意即五十八两作为一斤计给工价。资方之剥削劳动者实可骇人。(二)昔时工贱时,每采茶青一斤,仅给工钱二分,每一采茶工勤劳终日尚不得温饱,(三)“傅月生”系崇安桐木关茶区一大财主,茶山最多,对茶工最刻薄。

(更多连载http://www.lincha.com/tag/林馥泉/ )


上一个:安溪铁观音起源

下一个:浙江安吉白茶获世界茶联合会的世界佳茗大奖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