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历代文人对宋代茶道、茶艺"分茶"记载

历代文人对宋代茶道、茶艺"分茶"记载

 文人戏分茶-----历代文人对分茶的论述 - 茶百戏 - 茶百戏

南宋刘松年的斗茶图

解密千年古艺,分茶受东南电视台采访视频 - 茶百戏 - 茶百戏

作者:章 志 峰 

用红茶汤表现的分茶图----虾趣 作者:章志峰

文人在茶学专著中论述分茶

    宋代分茶受朝廷和大批文人的推崇达到了鼎盛时期,其突出特点就是涌现出了许多有关分茶的茶学专著。在这些茶学专著中,对点茶、分茶有详细的论述,其中以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和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最具代表性。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即是宋代的皇帝又是著名的文人,对分茶情有独钟。《大观茶论》是赵佶关于茶的专著,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分茶原料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加工、以及点茶、分茶等均有详细记述。由于皇帝的热衷,于是带来了宋时分茶地位的空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原籍兴化路仙游县(今福建仙游),宋代大臣和著名文人。其著《茶录》,作于宋皇佑(1049~1053)年间,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全书分为两篇,上篇论茶,对点茶、分茶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下篇论器,详细论述了点茶、分茶的器具。《茶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具影响的论茶专著。
   《茶具图赞》是我国第一部茶具专著,绘制了宋代点茶、分茶使用的茶具,是第一部以图谱形式为主反映茶事的专著。该书作者南宋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点茶、分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绘制了宋代茶具12件,分别为竹炉、茶臼、茶碾、茶磨、茶杓、茶筛、拂末、茶托、茶盏、汤瓶、茶筅、茶巾,称之为“十二先生”。审安老人以拟人的手法为每一种茶具命名并冠以宋代官职名,计有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宗从事、漆雕秘阁、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帅、司职方,形象贴切。茶具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赋予诗意,充分显示了作者隽思妙寓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宋代丁谓撰《北苑茶录 》(亦称《建安茶录》)、宋代赵汝砺撰《北苑别录》、宋代熊蕃撰《宣和北苑贡茶录》(亦称《宜和贡茶经》)等文人的茶学专著中也记述了分茶原料(蒸青团饼茶)的采制和加工等内容。

      宋徽宗 点茶故事
     ## 蔡京保和延福二记
     蔡元长所述太清楼侍宴记,列于前。又得保和殿曲宴、延福宫曲宴二记,今复载于左方。 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皇帝召臣蔡京、臣王黼、臣越王俣、臣燕王似、臣嘉王楷、臣童贯、臣 嗣濮王仲忽、臣冯熙载、臣蔡攸宴保和殿。臣蔡、臣蔡东曲水朝于玉华殿。上步西曲水,循荼架至大宁阁。登层峦、琳霄、骞凤、垂云亭,景物如前,林木蔽荫加胜,始至保和殿。三楹七十架,两夹阁,无彩绘饰侈,落成于八月。而高竹崇桧,已森然蓊郁。中楹置御榻东西二间,列宝玩与古鼎 彝器玉器。左夹阁曰“妙有”。设古今儒书、史子楮墨,右曰“日宣”,置道家金柜玉笈之书,与 神霄诸天隐文。上步前行稽古阁,有宣王石鼓,历邃古、尚古、鉴古、作古、传古、博古、秘古诸 阁,藏祖宗训谟,与夏商周尊彝鼎鬲爵卤敦盘盂,汉晋隋唐书画,多不知识之者。上亲指示,为言 其概。抵玉林轩,过宣和殿、列岫轩、天真阁,凝德院之东,崇石峭壁高百丈,林壑茂密,倍于昔见。过翠翘燕阁诸处,赐茶全真殿,上亲御撇注赐出乳花盈面。臣等惶恐,前曰:“陛下略君臣夷 等,为臣下烹调,震悸惶怖,岂敢啜?”上曰:“可少休。”乃出宝林殿中,使凭轩传旨,留题殿壁,喻臣笔墨已具。乃题曰:琼瑶错落密成林,桧竹交加午有阴。恩许尘几时纵步,犹如身在五云深。顷之就坐,女童乐作。坐间赐荔子、黄橙、金柑相间,布列前后,命师文浩剖橙分赐。酒五行,再休许至玉真轩。在保和西 南庑即安妃妆阁,命使传旨曰:

      雅宴酒酣添逸兴。玉真轩内看安妃。

      诏臣康补其成篇。臣即题曰:

      保和新殿丽秋辉,诏许尘凡到绮闱。

      方是时人自谓得见妃矣。既而,但画像挂西垣,臣即以谢奏曰:

      玉真轩槛暖如春,只见丹青未见人。

        月里娥终有恨,鉴中姑射未应真。

      须臾,中使召臣至玉华阁,上手持诗曰:“因卿有诗,况姻家自当见。”臣曰:“顷缘蓖莩,已得拜望,故敢以诗请。”上大笑。妃素妆,无珠玉饰,绰约若仙子。臣前进再拜斜谢。妃答拜,臣又拜,妃命左右掖起。上手持大觥酌酒,命妃曰:“可劝太师。”臣奏曰:“礼无不报,不审酬酢可否?”于是持瓶注酒,授使以再坐。撤女童,去羯鼓,御侍奏细乐,作兰陵王扬州散,酬觞交错。臣奏曰:“陛下乐与人同,不间高卑。日且暮,久勤圣躬不敢安。”上曰:“不醉无归。”更劝迭进行无算。臣又奏曰:“乐奏嫔纷,酒筋交错,方事宴饮,上及继述,下及故老,若朋友相与衔杯,接殷勤之劝。道旧论新,顾臣何足以当,臣请序其事,以示后世,知今日宴乐,非酒食而已  。”夜漏三更五筹,众前奏丐罢始退。

      宋徽宗分茶记录
   十三日臣京序延福宫曲宴记: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已,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特召学士 承旨,臣李邦彦、学士臣字文粹,中与示异恩也。是日,初御睿谟殿设席,如外廷赐宴之礼。然器 皿肴品,瑰奇精致,非常宴比。仙韶执乐,和音曼声,合变争节,亦非教坊工人所能仿佛。上遣殿 中监察行谕旨曰:“此中不同外廷,无弹奏之仪,但饮食自如。果实有余,自当携归。”酒五行, 以碧玉盏,宣谕侍宴诸臣云:“前此,曲宴早坐,未尝宣劝。今出异数,少憩于殿门之东庑。”晚 召赴景龙门观灯,玉华阁飞陛金碧绚辉,疑在云霄间。设衢尊钧乐于下都,人熙熙,且醉且戏,继 以歌诵,示天下与民同乐之恩,真太平之盛事也。诣穆青殿,后入崆峒天,过霓桥至会宁殿。有八 阁,东西对列,曰琴、棋、书、画、蔡、丹、经、香。臣等熟视之,自崆峒至八阁,所陈之物,左右上下皆琉璃也,映彻煌,心目俱夺。阁前再坐,小案玉珍异,如海陆羞鼎,又与睿谟不同。酒三行甚速,起诣殿例纵观。上语保和殿学士蔡曰:“引二翰苑仔细看,一一说与。”谆谕再三。次诣 平成殿,凤烛龙灯灿然。昼,奇伟万状不可名言。上命近恃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沸。少顷、白乳浮盏,而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是布茶。”饮毕,皆顿首谢。既而坐,酒三行,后出宫人合曲, 妙舞蹁跹,态有余妍,凡目创见,上谕臣邦彦、臣粹中曰:“此尽是嫔御,自来翰林不曾与此集, 自卿等始。”又曰:“翰林志谁修?”太宰王黼奏云:“承旨李邦彦。”上顾邦彦曰:“好,翰林 志可以尽载此事。”此儒臣荣遇,臣邦彦谢不敏。琼瑶玉杯,宣劝非一,上每亲临视使。后谓臣某

      曰:“李承旨善饮。”乃数被特进,至夜分而罢。

2.文人在其他论著中阐述分茶

    除了茶学专著论述分茶外,宋代文人还在其他论著中也阐述分茶。其中以陶谷的《清异录》、蔡京的《延福宫曲宴记》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较具代表性。
    陶谷是五代至北宋著名文人,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邠县)人,著有《清异录》,是一部杂记隋唐至五代时期的典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有关于分茶形成景象的描述,是目前研究分茶的重要史料。如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描写了分茶能使茶汤形成禽兽虫鱼花草等物象。
    宋文人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在《延福宫曲宴记》中有关于宋徽宗分茶的记载:“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著有《岭外代答》,是宋代地理名著,在其“卷六·器用门·茶具”一文中有关于分茶器具的记载:“雷州铁工甚巧,制茶碾、汤瓯、汤匮之属,皆若铸就,余以比之建宁所出,不能上下也。夫建宁名茶所出,俗亦雅尚,无不尚分茶者。”
    除了以上的著作外,在其他的论著中也有关于分茶的论述。如南宋词人周密(1232-1298)的20卷史料笔记《齐东野语》中还有关于点茶、分茶器具茶托的记载等等。

    “点汤”与“点茶”典故
点茶见于宋代蔡襄《茶录》载: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曰:“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表明宋代沏茶,时尚的是点茶。 

    “点汤”的其一义指的是“客辞敬汤”,据宋袁文《瓮牖闲评》云:“古人客来点茶,茶罢点汤,此常礼也”。另据宋佚名《南窗纪谈》说到“客至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盖客坐既久,恐其语多伤气故其欲云,则饮之以汤。”又见宋朱或《萍洲可谈》:“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汤取药材甘香者屑之,或温或凉,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

  “点汤”的另一义则作“逐客”解。上述“点汤”原为“客辞敬汤”之礼俗,不意后来被人引用作为“文明逐客”的手段。魏泰的《爱轩笔录》中讲到宋时有一个吏部官员叫胡枚,被调到陕西兴元去做知府,他因家贫路远,无力赴任,于是去求见枢密院长官陈升之,不料陈不和通融,也不愿听他的陈诉,“遽索汤使起”,也就是立即点汤,下逐客令了。“枚得汤,三奠于地而辞去”,胡枚接汤后没有喝,而是把它泼在地下忿忿离去。“点汤”逐客在元杂剧中多有反映,如“点汤是逐客,我则索起”(《冻苏秦》),“你休来耳边厢叫点汤”(《龙虎风云会》)等。近人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对此也有解释:“旧时主客会晤,有端茶送客之习惯,客濒行时,主人要端茶敬客,以为礼节。其有恶客不愿与之交谈者,主人亦往往端茶示意,以速其行。”由此可见,举起茶杯也可用送客、逐客了。

  试院煎茶 -  苏轼(苏东坡)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这句描写点茶、分茶情景:碾磨茶时抹茶象细珠一样纷纷落下,茶瓯中的茶汤泡沫象雪花一样旋转,看了让人眼花。)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银瓶是点茶时煮水注汤工具,宋人点茶煮水不煮茶,宋人认为煮水器具以黄金为上,银次之。)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附:
历数苏东坡精妙茶诗茶词
章志峰宋代分茶茶百戏技法


上一个:宋代武夷山茶文化的精粹:分茶、茶百戏

下一个:宋代茶器专著:《茶具图赞》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