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安老人《茶具图赞》(1269年撰)
茅一相(别号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是宋代茶器记录的整合,记载着当时点茶所需的茶器十二项,茶器名称均以“官职”来称呼,妙趣横生。从这些饮茶道具的名称中,也多少反应出宋代茶饮,实已形成一种道地的贵族饮料,给予茶具爵位、别号的也是宋代文人所为。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说:“茶具图赞一卷,旧钞本。不着撰人。目录后一行题咸淳己已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以茶具十二,各为图赞,假以职官名氏。明胡文焕刻入格致丛书者,乃明茅一相作,别一书也。”《八千卷楼书目》说:“茶具图赞一卷,明茅一相撰,茶书本。”题作茅一相撰和认为别有一书,均为不确。
万国鼎考:上述《八千卷楼书目》所说茶书本,即茶书全集本。此本有茅一相序及朱存理后序,两序都没有注明写作年代。按存理字性甫,长洲(江苏吴县)人,博学工文,撰有铁纲珊瑚、野航漫录、吴郡献徽录、鹤岑随笔等书,正德间以布衣终。一相,归安(浙江吴兴)人,和顾元庆同时,大概是万历时期的人,至少比朱存理晚了五十年。可见朱的后序,实际定在茅序之前几十年,在茅一相作序之前早已有茶具图赞这一书了。而且朱序说“锡具姓而系名,宠以爵,加以号,季宋之弥文”,认为是宋人的作品,又文渊阁书目载有《茶具图》一部,大概就是此书,此目编于正统六年(1441年)以前,至少可以证明明初已有此书。另一方面,虽则茅序所说:“乃书此以博十二先生一鼓掌云”,似乎有一些像是写书后所作自序,但书的目录后仍然明明写着“咸淳己已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足证此书原是宋人写的,茅氏不过为此书写了一篇序文。
此书刊本有:①欣赏编全本本;②欣赏编本;③汪士贤山居杂志本(附陆羽茶经后);④孙大绶刊本(附在陆羽茶经后);⑤茶书全集本;⑥百名家书本;⑦格致丛书本;⑧文房奇书本(作《茶具》一卷,未见谅即茶具图赞);⑨日本京都书肆刊本(附在陆羽茶经后)。
此书可以籍见宋代茶具的形制。书中一图一赞,对各种茶具的文化性作了生动的描述。
宋代 审安老人撰
茶具共有十二种,审安运用图解,以拟人法赋予姓名、字、雅号,倍感生动有趣。并用官名称呼之,分别详述其清新高雅之职责,以表经世安国之用意。
「茶具图赞」的十二茶器图
![]() |
韦鸿胪:即茶焙笼,今日在武夷山仍可见 |
![]() |
木待制:即茶槌 |
![]() |
金法曹:即茶碾 |
![]() |
石转运:即茶磨 |
![]() |
胡员外:即瓢杓 |
![]() |
罗枢密:即罗合 |
![]() |
宗从事:即茶刷 |
![]() |
漆雕秘阁:即盏托 |
![]() |
陶宝文:即茶盏 |
![]() |
汤提点:即水注 |
![]() |
竺副师:即茶筅 |
![]() |
司职方:即茶巾 |
韦 鸿 胪 文鼎 景旸 四窗闲叟
木 待 制 利济 忘机 隔竹居人
金 法 曹 研古、轹古 元锴、仲铿 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石 转 运 凿齿 遄行 香屋隐君
胡 员 外 惟一 宗许 贮月仙翁
罗 枢 密 若药 传师 思隐寮长
宗 从 事 子弗 不遗 扫云溪友
漆雕秘阁 承之 易持 古台老人
陶 宝 文 去越 自厚 兔园上客
汤 提 点 发新 一鸣 温谷遗老
竺 副 帅 善调 希点 雪涛公子
司 职 方 成式 如素 洁斋居士
咸淳己巳五月夏至后五日,审安老人书。
韦鸿胪
赞曰:祝融司夏,万物焦烁,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尔无与焉。乃若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上卿之号,颇着微称。
木待制
赞曰:上应列宿,万民以济,禀性刚直,摧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善则善矣,然非佐以法曹、资之枢密,亦莫能成厥功。
金法曹
赞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使强梗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欤?
石转运
赞曰: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权之重,循环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
胡员外
赞曰: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闲,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郁结之患悉能破之,虽中无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圆机之士。
罗枢密
赞曰:几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使精粗不致于混淆,人其难诸!奈何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
宗从事
赞曰:孔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之末者,亦所不弃,又况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遗,运寸毫而使边尘不飞,功亦善哉。
漆雕秘阁
赞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吾斯之未能信。以其弭执热之患,无坳堂之覆,故宜辅以宝文,而亲近君子。
陶宝文
赞曰:出河滨而无苦窳,经纬之象,刚柔之理,炳其绷中,虚己待物,不饰外貌,位高秘阁,宜无愧焉。
汤提点
赞曰: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中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斟酌宾主间,功迈仲叔圉,然未免外烁之忧,复有内热之患,奈何?
竺副帅
赞曰:首阳饿夫,毅谏于兵沸之时,方金鼎扬汤,能探其沸者几稀!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尔。
司职方
赞曰:互乡之子,圣人犹且与其进,况瑞方质素经纬有理,终身涅而不缁者,此孔子之所以洁也。
下一个:陆羽茶经研究流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