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武夷茶源流连载(2)唐代关于武夷山"晚甘侯"和"研膏蜡面茶"的文字记载

武夷茶源流连载(2)唐代关于武夷山"晚甘侯"和"研膏蜡面茶"的文字记载

接上文:武夷茶源流连载(1) 汉代的闽越国与"叶嘉"传说   
唐代(Tang dynasty)的武夷山已颇有知名度。唐天宝七(748),唐玄宗派遣登仕郎颜行之到此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颁令禁止樵伐。随后,又诏令在武夷山创建天宝殿(今武夷宫之前身)。唐大中四年(850)前后,武夷山被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在此前后,佛教也在武夷山建寺参禅,并与道教和眭相处。因此,武夷山名声日高,不但得到朝廷重视,而且渐渐引来文人墨客、道家释子前来游览修持。

     唐代(Tang dynasty)时,武夷岩茶以研膏茶的形式出现。唐贞元年间(785~804),建州刺史常衮蒸焙武夷茶而研之,谓之研膏茶。其制作工艺大致分为蒸焙、研末和凝膏三个步骤。宋代文学家苏轼曾以拟人化的笔法为武夷茶立传,称它为叶嘉氏。文中追述帝王考验“叶嘉”忠贞的经历:“砧斧在前,鼎镬在后,脔以煮子”,而“叶嘉”则“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由于古代文献中缺乏研膏茶具体详尽的制作过程,后代人只能在《叶嘉传》的“砧斧”、“鼎镬”、“脔”、“煮”等词中得知其大致的制作方法。
    研膏茶是一种不加香料的自然茶,形状不详。随后由于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茗规格,因而精心加工研膏茶,在茶中渗入沉香木、麝香等名贵的香料,把自然茶发展成为香料茶。由于茶质特佳,芬香扑鼻,冲泡后有乳状物泛于茶汤之上,与溶蜡相似,所以定名为蜡面茶,后人讹为腊面茶。宋朝程大昌考证说:“蜡茶,为其乳泛汤面,与溶蜡相似,故名蜡面茶也。
    而据林祥瑞、刘祖陛《福建简史》云:“唐代福建的土特产就是山区的茶和沿海的盐”。自然武夷茶也包含在内,并得以传播、张扬。其典型的例子有二:
  一是唐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宋陶谷《清异录》卷下·茗荈门),写到赠送武夷茶。这位监管国家戡界、绘制地图的职方员外郎,当是到南方武夷山品饮武夷茶后,深深感到武夷茶的优异和珍贵,因此将之送与尊贵的焦刑部(志书上说孙于806-820元和年间送茶),并附有一札短言:“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有的书本写为“乘”字,系误)雷雨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在这里,擅长文学的孙樵把武夷茶拟化为尊贵的晚甘侯;把回甘持久、滋味醇厚,喻为保持晚节之清官;把在春天采制茶叶,比喻为请雷公采摘、拜用天水而搅和神话;把生长茶叶的武夷山峰岩誉为“月涧云龛”。“丹山碧水”,或为“碧水丹山”系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444-505年)在任吴兴(今福建浦城)县令时,游览武夷山后对武夷山的赞美之词,被后人广为沿用,成了武夷山的代称。孙樵将武夷丹山碧水写为建阳属地,是因为当时武夷山属地尚未建县,归建阳县管辖。这是武夷茶最早的拟人化名称,为人所引用。曾任兵部、吏部侍郎,兵部、刑部、户部尚书,翰林承旨的文学、书画家陶谷(903-970年)在其所编著的《清异录苑茗》收入了此文。清人蒋衡也以此茶名撰写了《晚甘侯传》,高度赞赏武夷茶。据载,唐代所植武夷名茶,后人誉之为“正唐梅”,至今仍为武夷岩茶的名丛之一。”晚甘侯十五人”指十五块茶饼,而"晚甘候"也成为武夷茶的一种雅称.
 
二是唐徐夤《尚书惠蜡面茶》(《全唐诗》卷七百八),是武夷山最早的茶诗,至今已1100多年。徐夤(生卒年不详),字昭梦,莆田(今福建省内)人,登乾宁(894-897年)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曾系王审知慕僚,因王礼待简略而拂袖而去,归隐延寿溪。著有《探龙钓矶》二集等。《尚书惠蜡面茶》云:“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这首诗写到唐时武夷茶采制的时间、礼祭、制作、运输、煮饮和受赠者的感激情怀,是福建地区最早的茶诗作,它对于后人考证唐代茶史起了重要作用。
 
唐代(Tang dynasty)主要是制作团茶和"研膏蜡面茶"。
 
过去茶界专家、学者大都认为茶圣陆羽(733-804年)未曾到过武夷山,理由是陆羽《茶经》没有对福州、建州(辖武夷山)的茶叶进行分等评第,只是说“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又云“……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因而以此断定陆羽未经涉足武夷山。但宋代陆安(今湖北省内)人、官至尚书员外郎的张君房,受命于天禧三年(1019年)所编撰的道书《云笈七签》卷九十六中记载的《人间可哀之曲一章并序》云:“太子文学陆鸿渐(陆羽之字)”撰《武夷山记》云:“武夷君地官也。相传每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桥,通山下村人……”。全文400多字,故事脍炙人口、词曲悠婉苍凉。由此说明陆羽曾到武夷山,但为什么在其《茶经》上未评第建州、武夷之茶呢?据陆羽年表等考证,此当是陆羽编印刊刻《茶经》之后、移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广教寺居住时,游武夷山时写就的,所以《茶经》中未能解说评第建州和武夷之茶。(黄贤庚《陆羽曾到武夷山》,《农业考古》2002年第四期)。
 
  公元八零四年,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法师等二十三人乘船入唐,因遇飓风在海上漂流三十四天后在赤岸海口登陆,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救援,后乘船往福州,北上长安,取道闽北,也把武夷山下的茶俗、茶文化带回了日本。

更多"武夷茶经"内容:http://www.lincha.com/tag/%E6%AD%A6%E5%A4%B7%E8%8C%B6%E7%BB%8F/


上一个:武夷茶源流连载(1) 汉代的闽越国与"叶嘉"传说

下一个:CCTV《走遍中国》武夷山茶文化系列节目 第一集:武夷问茶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