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中国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问道中国茶 > 福建日报:三问"武夷山大红袍"

福建日报:三问"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三问清澈透亮的“武夷山大红袍”,响彻海内外,同样让人看不透。

  武夷山市度假区大王峰路上林立的茶叶专卖店。近几年来,大红袍品牌越来越响亮,茶叶专卖店也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推广活动总会得到人们的热捧。

  茶农正在将新采的冬片过秤。在涨价潮中,茶农成为赢家。
核心提示:
    近年来,武夷山“武夷山大红袍”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快,大红袍价格也连创新高,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一公斤不等。围绕着“武夷山大红袍”的疑问一个个出现:“武夷山大红袍”被游资盯上了?“武夷山大红袍”价格存在严重泡沫?“武夷山大红袍”会成为下一个普洱茶?危机重重,“武夷山大红袍”将来怎么办?……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来到武夷山寻找答案。

一问:武夷山大红袍价格上涨是正常提价还是泡沫?
    走在武夷山市的大街小巷,满目尽是茶叶专卖店。虽然店面风格各异,但是无一例外都在卖“武夷山大红袍”。
    名声越来越响亮的“武夷山大红袍”,引起各路“高手”的竞逐。“这两年,做房地产的、做旅游的……只要有点闲钱,都纷纷来做茶了。”武夷山茶叶同业公会会长岩上茶科所刘国英说。
    社会关注“武夷山大红袍”,本是“武夷山大红袍”的幸事。然而,随着“武夷山大红袍”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关心“武夷山大红袍”命运的人,也看到了它背后巨大的隐忧。
    近三年来,随着“武夷山大红袍”市场不断扩大,大量资金涌入武夷山茶产业,原本稳定的茶青价格连年上涨,带动“武夷山大红袍”价格上浮,不断引发外界对“武夷山大红袍”泡沫化的担忧。
    “最近几年,‘武夷山大红袍’的销售价格确实在以年均15%至30%的幅度增长。”武夷山市副市长江书华说。但在武夷山,业界并不认为“武夷山大红袍”价格存在泡沫。
    与“‘武夷山大红袍’售价动辄上万元一斤”的外界传闻相比,武夷山市茶业界对“武夷山大红袍”有着自己的定位。“看武夷山大红袍价格表,每斤从三五百元到三五千元,都能在市场上找到。”江书华说,这是很健康的价位。

    令人意外的是,对“万元售价”说法嗤之以鼻的,不是消费者,而是武夷山的茶业界人士。“几万元一斤的‘武夷山大红袍’可遇不可求,哪来那么多极品茶?”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益宁说。
    据了解,5年前,武夷星曾制作过一款20万元一公斤的“武夷山大红袍”,但是全年产量也只有5公斤。该公司表示,这种档次的茶通常采自武夷山茶界倍加推崇的“三坑两线”区域内产的茶青,或是一些罕见的百年老茶树。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均由在武夷山享有盛誉的老茶师们纯手工完成。
    制作一款好的“武夷山大红袍”,堪称制造一款艺术品。在武夷山,素有“看青做茶、看天做茶”的说法。一款好茶的出炉,除了茶青原料要好,做茶师傅更需丰富的经验,茶青的老嫩,空气湿度的高低,决定着摇青的力度和时间长短,摇青的成功与否,又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这一切,只能由茶师根据经验来把握。一桶品质绝佳的茶青,迟采摘一个时辰,多翻炒一遍,原本价值万金的茶叶也有可能就变得一文不值。因此,即便是在武夷山市,万元一斤的茶叶也不多见。
        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曦瓜,大王峰)董事长陈荣茂表示,公司生产的最高档“武夷山大红袍”售价3.8万元1公斤,全年总共制作85公斤,相比较一年生产8.5万公斤茶的总量,比例极低。“这些茶基本上被分散在各个专卖店当‘看家茶’了。”所谓“看家茶”,等同于镇店之宝,放在专卖店内,摆摆样子,显示档次,不是熟客,有钱也难买到。

         在武夷山,三五百元到一两千元一斤的茶叶依然最受游客欢迎。“在我们公司,从一百元到十万元的茶都有,但是主打产品普通消费者都能买得起,我不认为武夷山的茶叶存在泡沫。”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说。
        市场火暴,产量有限,被认为是“武夷山大红袍”最近几年价格持续上扬的主因。
        据了解,2006年,武夷山全市只有茶企200余家,但是如今,在工商注册的茶企已经超过了1000家。此外,武夷山市茶园面积只有12.4万亩,年产精茶6600吨。
       近三年的茶青价格变化似乎也印证了上述观点。武夷山市星村镇茶农曹道告诉记者,今年武夷山的茶青普遍每公斤售价20至80元,比去年翻了好几番。一些好的茶青每公斤甚至卖到了280元。“武夷山大红袍”不出名的时候,几毛钱一斤的茶青也曾卖过。
    在业界看来,高价茶青只是一时的现象,在茶青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之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要发挥其调整的作用,这个效果,或许明年就会出现。
    “今年盲目收购高价茶青的企业,绝大部分在亏本。”武夷山市茶叶流通大户、北岩茶厂负责人吴宗燕说。
    虽然茶青价格上涨过快给企业带来了困难,但也不全是坏事,因为,在这波涨价潮中,得到实惠最多的就是武夷山万千茶农。曹道等茶农就发现,这两年,每到采茶的季节,总有一波一波陌生面孔拎着现金直接进村抢购茶青。
    相比疯涨的茶青价格,“武夷山大红袍”的销售价涨幅显得更小。刘益宁表示,今年茶青价格涨得太离谱了,但茶叶价格不能跟着乱涨,因为要维系老客户,企业只能压缩利润空间。
  
        二问:武夷山大红袍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普洱茶?

      让武夷山茶农茶企荷包渐鼓的“武夷山大红袍”,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引来了各方资本的竞逐。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连续三年,武夷山的茶企业都以年均300多家的数字增长。”刘国英说。
    汹涌而至的资本,不由让人想起“炒作”这个词。伴随着“至尊、皇家、万元”等刺激感十足的词眼频频出现,再联系到疯狂涨价的茶青、连续数年“一路高歌”的售价,联想自然而至:“武夷山大红袍”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普洱茶?
    “‘武夷山大红袍’不会走普洱茶的老路。”无论是江书华还是刘国英,都如此断言。
    炒作一个商品,途径只能是控制资源、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或其中某一项。记者调查发现,武夷山一些成功的茶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茶山,同时与茶农结成了较为稳固的“公司+农户”生产模式。随着“武夷山大红袍”销量日增,企业生产的茶青自己都不够用,没人舍得放下自己的生意,将原料卖给别人。
    此外,“武夷山大红袍”产能十分分散,就算是武夷山最大的茶企,其产量也只占全市茶叶生产总量的10%左右。稍大的茶企都有自己的专卖店,“炒家”想从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垄断,难度更大。
    “普洱茶存放越久越值钱,‘武夷山大红袍’什么说法都没有,怎么炒?”刘国英表示,“武夷山大红袍”名头虽响,毕竟还是日常消费品,鉴于“武夷山大红袍”目前的涨势,升值空间的确有,可也得当心,在茶叶的外包装上,保质期写得明明白白:3到5年。
    有人认为,“武夷山大红袍”之所以给人留下炒作的印象,只是其产业化快速发展之后留给人们的假象。不少人看到“武夷山大红袍”的光明“钱景”后,急不可待地挤进来。
    殊不知,卖茶的准入门槛说低也低,说高也高……说其门槛低,是因为谁有钱,都可以注册企业,没茶山、不办茶厂,生意照做;说其门槛高,是因为有关“武夷山大红袍”的讲究太多,品茶、看茶、做茶,无一不需要技术和经验。
    在武夷山,一些经验老到的茶师,只需端起茶杯轻轻地啜上一口,就能说出这泡茶叶产自武夷山哪个地方……类似的门道,数不胜数。
    “有的企业太浮躁了。没有茶山,一到茶青上市的时候,就拼命抢购。普通的茶青也可能被他们高价收购,市场一下就搞乱了;还有的企业整天想着推出上万元一斤的‘武夷山大红袍’,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哪有这么多好茶?”吴宗燕觉得,如果有人执意这么干下去,迟早要遭到市场淘汰。
    “不过,‘武夷山大红袍’肯定不会成为下一个普洱茶。”在预言上述企业的命运后,吴宗燕也表明了自己对“武夷山大红袍”的信心。

三问:“武夷山大红袍”未来之路何在?
    “外界关注‘武夷山大红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江书华认为,围绕“武夷山大红袍”产生种种猜疑,是因为其产业化快速发展,外界无法正确认识“武夷山大红袍”的前景。如果辩证地看待问题,冷静分析应对,有利于“武夷山大红袍”在这扑朔迷离的乱象中寻找到未来的方向。
    爱护“武夷山大红袍”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质量,是大红袍最好的“护身符”。
    一个产业要长久发展,不是靠炒作就能发展起来。何一心认为,武夷山茶企应当共同行动起来,维护好“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武夷星年内将投入5000万元,引进先进茶叶制作、检测设备,引进技术人才,大力繁育优良品种,发展有机茶,打造消费者信得过的‘武夷山大红袍’。”何一心说。
   “‘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最近几年响彻大江南北,做茶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武夷山市仙人栽茶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黄意生告诉记者,现在的“武夷山大红袍”颇似清末光绪年间的武夷红茶。武夷红茶曾经风靡欧洲,一度是英国皇家饮品,欧洲人曾以喝武夷红茶为时尚,当时仿冒武夷红茶的现象十分猖獗,因为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仅仅10多年后,武夷红茶就一落千丈,不复当年风光。现在,外界仿冒“武夷山大红袍”也越来越多,再也不能走武夷红茶的老路了。
    泡沫化和炒作的风波已经给武夷山敲响了警钟。“武夷山今后除了继续加大‘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宣传力度之外,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教会消费者正确认识原产地标志,同时加大监管力度,武夷岩茶保护原产地标志,确保‘武夷山大红袍’品牌的权威性与纯洁性。”江书华说,外界资本大量进入武夷山茶产业,对政府部门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做好了企业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营销公关能力,“武夷山大红袍”会再次迎来新的发展。
    江书华表示,当前武夷山共有茶园面积12.4万亩,为了确保武夷山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武夷山市政府已经出台多种措施限制茶山开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武夷山大红袍”产能已经接近极限。对于武夷山市政府和广大茶企而言,利用“武夷山大红袍”的品牌知名度,加大茶产业链的延伸力度,不断引进高科技,开发茶饮料等,培育物流、包装等第三产业,这才是“武夷山大红袍”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们已经引进了一家高科技企业,这家企业建成后,将从‘武夷山大红袍’中提取茶多酚,将来消费者只要买一小包调料,用水泡一泡,就可以喝上正宗的‘武夷山大红袍’了。”江书华说。

 


上一个:炭焙(charcoal baking)焙火工艺对武夷岩茶大红袍内质的作用

下一个:武夷山茶叶网:武夷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和银骏眉

最新产品

最新资讯